病证名。见《秘传眼科龙木论》。又名倒睫、拳毛倒睫、倒睫拳挛、拳毛倒插、拳毛倒睫。本证常并发于椒疮。《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倒睫拳毛之证,由皮松弦紧,故拳毛倒入。内刺睛珠,碜涩难开,眼胞赤烂,痒而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薯莨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出《证治准绳·杂病》。多因火毒攻目,瘀滞已甚,血胀无所从出,遂致壅遏于白睛而成。《张氏医通》卷八:“有半边胀起者,有通珠俱被胀起盖定乌珠者,又有大眦内近鼻柱处胀出一片,如皮如肉,状似袋者。”治
水肿证型之一。《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下肿,病邪在里在下,可用利小便的方法,使潴留于下部的水以小便的形式排出。《金匮要略》用防己茯苓汤、蒲灰散等方;《医方考
病证名。又名囊耳。《证治准绳·杂病》:“震耳,耳内虚鸣,常出青脓。”多由肝胆湿热所致。耳中有青色脓液溢出,或兼见肝胆湿热症状,如口苦,舌苔黄厚等。治宜清热除湿,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如大便秘结,宜清肝泄热
病证名。即干霍乱。《世医得效方》卷二:“心腹绞痛,冷汗出,胀闷欲绝,俗谓搅肠沙,今考之,此证乃名干霍乱。”参见痧、干霍乱条。
【介绍】:见袁句条。
眼科八廓之一。即地廓。《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水谷廓即地廓,地廓属脾,脾与胃为表里,胃纳水谷,故又名焉。”
《外科精要》卷上方。干柞叶四两,萱草根、荷叶蒂、甘草节、地榆各一两。为粗末,每服五钱,水煎,分二次,早晚服。治痈疽,未成者能消,已成者能溃。
运气术语。每岁天地之气的始终。《素问·六微旨大论》:“愿闻其岁候何如?”张景岳注:“岁候者,通岁之大候……总其气数之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