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四川通志》。为狗屎花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水蜈蚣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京门,见该条。
出《本草纲目》。即脐带。详该条。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荠菜花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指肝火郁热所致的胃脘痛。见《类证治裁·胃脘痛》。《医醇賸义》卷四:“肝为将军之官,其体阴,其用阳,故为刚脏。一有郁结,气火俱升,上犯胃经,痛连胁肋,加味左金丸主之。”《症因脉治》卷一:“时作时
指眼外肌。支配眼球的转动。《杂病源流犀烛》:“若风寒直灌瞳人,攻于眼带,则瞳人牵拽向下。”
①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玉堂,见该条。②出《金匮玉函方》,为菊花苗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草药通讯》(12):6,1976。即法罗海之别名,详该条。
见《生草药性备要》。为绵枣儿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