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类证治裁·喘症论治》。指因郁怒伤肝所致的气喘。宜用四七汤等方理气降逆。参气喘条②。
【生卒】:1881~1947【介绍】:原名丰功。陕西米脂人。廪生,初以教书为生,后返卿行医,医术高明。历任陕甘宁边区米脂县参议长、边区参议员、副议长,边区政府副主席。提出“精兵减政”,重视扫盲、普及卫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即陈皮厚朴汤,见该条。
【生卒】:925~996【介绍】:宋代官员。字明远。饶阳(今河北饶阳)人。五代时为汉秘书郎,集贤殿修撰,至周又为翰林学士。974年(宋开宝七年)与翰林学士卢多逊、王佑、蒙等刊定本草,编成《开宝重定本草
证名。指筋痿。《医宗必读·痿》:“肝痿者,筋痿也。”详筋痿条。
《素问》篇名。灵兰,指灵台兰室,是黄帝藏书之所;秘典,即秘藏之典籍。本篇主要讨论十二脏腑的各种功能和脏器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心神在整体中的主导作用,说明人体是一个有机统一体,所以又名“十二藏相使论”。
也称舌垢。指舌面上的一层苔状物。观察舌苔的变化,有助于了解病邪的性质和浅深、津液的存亡,是舌诊重要内容之一。正常舌面上均有白色薄苔,由胃气所生。病理的舌苔,则因病邪外侵或内有停痰食积所致。诊察舌苔,主
直接灸法之一种。是将艾炷直接置于穴位上点燃施灸,以使局部皮肤起疱,化脓,故名。施灸时先以甘油或葱、蒜汁涂抹灸处,然后放置艾炷施灸,每炷必须燃尽,除去灰烬,易炷再灸,灸满规定壮数。这种灸法由于热力较强,
指行痹、痛痹、著痹三种痹证。《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类证治裁·痹症》:“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痹非偏受一气。其风胜者为
见《山东中药》。为芫花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