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鹤膝节

猜你喜欢

  • 丁疽

    病名。出《刘涓子鬼遗方》卷一。即肩疽。见该条。

  • 肉分

    肌肉的纹理。《素问·气穴论》:“肉分之间,谿谷之会。”

  • 接气通经

    古时按经脉长度与气行速度之间的关系计算针刺所需的时间。《流注指微赋》:“接气通经,长短依法。”例如,据《灵枢·脉度》记载:手三阳经长5尺。《灵枢·五十营》曰:“呼吸定息,气行六寸。”这样,针刺时需运针

  • 地拱

    见《四川中药志》。为地牯牛之别名,详该条。

  • 汤麟

    【介绍】:见汤衡条。

  • 悬颅

    经穴名。代号GB5。出《灵枢·寒热病》。属足少阳胆经。手足少阳、阳明三脉之会。位于鬓发中,当头维穴与曲鬓穴间沿鬓发弧形连线的中点(《针灸甲乙经》)。布有耳颞神经颞支和颞浅动、静脉顶支。主治偏头痛,目外

  • 黄瓜香

    ①见《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为山扁豆之别名。②见《东北药用植物志》。为地榆之别名。各详该条。

  • 穴位压痛诊断法

    是根据经络学说的理论,用拇指或食指的指腹在经络穴位上按压或滑动,以发现压痛,凹陷或结节等现象,并进行分析综合,借以诊断疾患的一种方法。

  • 法文淦

    【介绍】:清医家。字功甫。江苏宜兴人。承家学,精于医,于伤寒一科尤有心得。著有《伤寒详解》、《诊余丛谈》等,未见传世。子燮廷、徒金国香,均以医著。

  • 痧痢

    古病名。指肠胃虚弱,或有积滞,复染秽浊之气所致的痢疾。《痢证汇参》卷四:“痧痢之证,先泻后痢者居多,盖因肠胃空虚,秽气易触,则成痧痢。或天气炎热,或时行疫痢,感触肠胃,因积而发,亦致痧痢。夫痢不兼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