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本草纲目》。为皂角刺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指牙龈红肿,溃烂疼痛,流腐臭脓血等症。见《儒门事亲》卷五:“牙疳者,龋也。龋者,牙断腐烂也。”又据发病情况分为:风热牙疳、青腿牙疳、走马牙疳三种。其中以风热牙疳较为多见;青腿牙疳因其下肢兼见青色
病名。即单缠喉风。《重楼玉钥》上卷:“初起一边红肿作痛。左属心,右属肺,或肿颈上。治同双缠风。”详缠喉风条。
病名。见《审视瑶函》。即乌风内障。详该条。
医经著作。不分卷。张骐(先识)辑校。作者参校吕广以来五十余家注本而予厘定成书。《难经》正文书于版心,张氏校注书于天部。俾秩序井然,不相杂揉。篇首捃摭吕广等五十余家注本之目而曰《难经》题名,可资稽考。1
病名。又称肾咳。指肾虚引起的咳嗽。《症因脉治·内伤咳嗽》:“肾经咳嗽之症,咳则腰痛,五心烦热,涌泉热,阴火上炎,时见干咳,痰味带咸,此肾经咳嗽也。”多因劳伤肺气,金不生水,色欲过度,水虚火旺,肾火刑金
①针刺手法名。《灵枢·五乱》:“徐入徐出,谓之导气。”指进针后,徐缓入针,得气后再徐缓出针的方法。②即行气法,见该条。
【介绍】:南宋医家。字子礼。庐山人。从名医刘开学习,精通医术。主张结合时宜治疗疾病,反对套用古方,通过长期临证实践,将亲身应用有效药方及古人可用之方汇集整理,于1253年(宝祐元年)编成《济生方》10
见面王条。
证名。指呕吐因湿气袭胃,胃失和降所致者。《症因脉治》卷二:“湿气呕吐之症,胸前满闷,头重身重,面目浮肿,呕恶而吐,口不渴,吐多痰涎。”脉多濡软,或沉伏。寒湿者脉兼迟,湿热者脉兼数。治宜化湿为主。身热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