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

医经名著。简称《内经》。以黄帝岐伯等问答的形式写成。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著,成书约在战国时期。原书18卷,即《素问》和《针经》(唐以后的传本改称《灵枢》)各9卷。书中以医学理论为主,兼及针灸、方药和治疗。在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指导下,阐述中医基础理论、辨证论治规律、病证等多方面内容,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本书的后世传本,除《素问》(全称即《黄帝内经素问》)及《灵枢》(全称即《灵枢经》)外,还有《黄帝内经太素》(简称《太素》)及《针灸甲乙经》(简称《甲乙经》)两种古传本。《太素》是根据《内经》的原始传本重新分类改编而成;《甲乙经》则是将《内经》和《明堂孔穴治要》二书分类改编者。分别参阅素问、灵枢经、黄帝内经太素、针灸甲乙经条。

猜你喜欢

  • 结阴

    古病名。便血之一种。《素问·阴阳别论》:“结阴者,便血一升,再结二升,三结三升。”《圣济总录·大小便门》:“夫邪在五藏,则阴脉不和,阴脉不和,则血留之。结阴之病,以阴气内结,不得外行,血无所禀,渗入肠

  • 土黄

    病证名。三十六黄之一。《圣济总录》卷六十一:“治土黄身体冷,面色青,宜灸太冲及百会后心发际百壮。若面目及十指俱青,不治也。”参见黄疸有关条。

  • 油子叶

    见《生草药手册》。为乌桕叶之别名,详该条。

  • 丰隆

    经穴名。代号ST40。出《灵枢·经脉》。属足阳明胃经。足阳明之络穴。位于小腿前外侧,犊鼻穴与外踝尖连线的中点处;或于条口穴外侧1寸取穴。布有腓浅神经及胫前动、静脉分支。主治头痛眩晕,咳嗽多痰,气喘,胸

  • 养生肤语

    养生类著作。明·陈继儒辑。本书以读书随笔形式,辑录历代养生家的轶闻趣事,并附以自己的学术见解,重点阐明了“咸多伤生,淡食延龄”;“药可以延年,亦可以折寿”;“绝欲延寿,劳神损命”等养生学观点,有一定的

  • 椒叶

    见《日华子诸家本草》。即花椒叶,详该条。

  • 小白花蛇

    见《中药志》。为金钱白花蛇之别名,详该条。

  • 翣(shā 沙)舌

    病证名。《喉科心法》:“舌忽然肿大肿硬,即时气绝,名曰翣舌”。《鲍氏验方新编》卷一:“舌出口角,时时动摇,此名翣舌。”系指舌肿胀,多由心火上攻所致。治宜泻心火为主。外用皂矾,煅为末,搽舌上。参见舌肿条

  • 白苔如积粉舌

    舌苔白滑如积粉,舌尖边色紫绛的舌象。为秽湿内阻,热邪遏伏之候。见于湿热疫证,邪在膜原,治宜开泄透解(见《外感温热篇》)。

  • 实呕

    证名。指外邪犯胃、痰饮停滞、宿食不消及气逆火郁所致的呕吐。《景岳全书·实呕证治》:“凡实邪在胃而作呕者,必有所因,必有见证。若因寒滞者,必多疼痛;因食滞者,必多胀满;因气逆者,必痛胀连于胁肋;因火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