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为实邪,聚为积聚。指实邪积聚,如痰浊瘀血等。《灵枢·厥病》:“心痛不可刺者,中有盛聚。”
表证类型之一。指感受风热阳邪,出现以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口渴,舌苔薄白或微黄略干,或舌尖红,脉浮数为特征的症状。
即清热开窍。详该条。
病名。见《疡科准绳》卷三。为颈项部瘰疬重迭相生,堆垒簇聚,症状严重者。服小犀角丸或粉金散治之。
病证名。指外感风热引起的头痛。见《外台秘要》卷十五。《医林绳墨·头痛》:“上攻头目,或连齿鼻不定而作痛者,此为风热之头痛也。”《杂病源流犀烛·头痛源流》:“因风热痛者,必兼目昏鼻塞。”症常见头部胀痛,
出《素问·至真要大论》。指感觉饥饿而又不想进食。病在胃、肾。有因胃虚有热所致者,宜六君子汤加黄连;有因肾阴虚,虚火乘胃者,宜六味丸加肉桂、五味子;亦有热病后余热未尽者,亦知饥不食,脉多虚大,可用人参白
《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卷七十七方。车前子、知母、茺蔚子、人参、防风、茯苓、玄参各二钱,黄芩一钱半。为粗末,水煎,去渣服。治枣花内障,症见风轮旁边,白睛之内,映出白翳,如枣花锯齿之状。
即发泡。详该条。
病证名。见《圣济总录》卷二十。因风寒湿三气杂至,使气血郁滞所致的身重而痛,四肢拘挛,甚则走注疼痛,或手足麻木等。治宜祛风、散寒、利湿。用石顽改定三痹汤、蠲痹汤等方。参见三痹条。
病名。清·金德鉴《喉科枕秘》卷一:“此症受风热酒毒湿痰而起,牙龈里两边生痈,致舌短大。”多由风热痰火上灼而成。治宜解毒泻火。可选用黄连解毒汤、清胃散、粘子解毒汤、甘露消毒丹等加减。参见舌痈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