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黄芪丸

黄芪丸

①《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方。黄芪白蒺藜川楝子、炒茴香、炮川乌赤小豆、炒地龙防风各一两,乌药二两。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温酒或盐汤送下,妇人醋汤送下。治肾脏风虚,头面虚浮,头昏耳鸣,项背拘急,腰脚疼痛,行步艰难,百节酸疼,不得屈伸,四肢无力,遍身烦麻,瘫痪风痹,脚膝生疮,小便滑数,及妇人血风。②《济生方》卷八方。煨榼藤子肉五钱,续断(酒浸)、黄芪、贯众、炮附子、枯矾、刺猬皮(烧灰)、当归(酒浸)、阿胶(蛤粉炒)各一两,麝香(另研)一字。为细末,米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腹米汤送下。治五痔出血疼痛。③《张氏医通》卷十四方。黄芪、人参熟地黄茯苓山茱萸薏苡仁各一两,炒酸枣仁羌活、当归身、枸杞子羚羊角各七钱五分,桂心、防风、远志(甘草制)各半两。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至七十丸,半饥时温酒送下。治剧劳筋脉拘挛,疼痛少寐。④《杂病源流犀烛·身形门》卷二十九方。黄芪、乌药、地龙、茴香、川楝肉、川椒、防风、赤小豆、白蒺藜、海桐皮威灵仙陈皮等分。共为细末,酒糊为丸,每服三十丸,空腹温酒送下。治肾脏虚风,攻注手足头面,麻痹痛痒,或生疥疮臁疮焮肿。

猜你喜欢

  • 小温经汤

    ①《医学入门》卷七方。当归、芍药、川芎、官桂、牡丹皮、莪术各五分,人参、甘草、牛膝各一钱,水煎服。治血海虚寒,或为风邪所袭,月水不利。②《证治准绳·女科》卷一引《简易方》方。当归、炮附子各等分,为粗末

  • 刺儿菜

    见《本草纲目拾遗》。为小蓟之别名,详该条。

  • 紫花秧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牛含水之别名,详该条。

  • 临产冷汗不止

    病证名。《陈素庵妇科补解》:“产妇临盆出冷汗不止者,坐草仓卒,由惊气入心,汗为心液。或努力太过、气虚不能固表,或腰腹痛久,逼迫阴血,腠理开张,故汗出不止也。不可用苓、芪、术等固表实卫之药,阻塞胎气,以

  • 王执中

    【介绍】:宋代针灸学家。字叔权,瑞安(今浙江瑞安)人。1169年(乾道五年)进士,曾任澧州(今属湖南)教授。他对当时社会上重方药轻针灸的现象表示不满。遂根据长期临证经验,参照《针灸甲乙经》等书,编写成

  • ①根本,原本。与“标”相对而言,参见“标本”条。②运气学说术语,风、寒、暑、湿、燥、火六气称为“本”,参见“标本中气”条。③根源,引申为“出自于……”。《素问·至真要大论》:“本乎天者,天之气也。”④

  • 直中

    又称直中三阴。指伤寒病邪不经三阳经传变而直接侵犯三阴经,起病即见三阴经证候而无三阳经证候,如腹满吐利,肢冷脉迟,口不渴等(清·尤在泾《伤寒贯珠集》)。

  • 地罗汉

    见《云南中草药》。为滚山虫之别名,详该条。

  • 白骨藤

    见《广西中草药》。为昆明鸡血藤之别名,详该条。

  • 固摄

    即收涩法。用于精气耗散,滑脱不收的治法。如自汗盗汗用敛汗固表法;久嗽虚喘用敛肺止咳法;下痢日久用涩肠止泻法;精关不固用固肾涩精法;崩中漏下用固崩止漏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