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退庵
【介绍】:
见黄凯钧条。
【介绍】:
见黄凯钧条。
病名。即痈生舌下。《喉科指掌》卷五:“舌下痈,此乃脾肾积热故发症于舌下,然舌下有金津、玉液二穴,通于肾经,肾水枯竭,生于此穴,诊其左尺洪数者是也。”参见舌痈条。
七方之一,方剂之小者。对于邪气轻浅而无兼证的可用小方。《儒门事亲》卷一:“小方之说有二,有君一臣二之小方,盖治心肺及在上而近者,宜分两微而少,服而频之小方,徐徐而呷者是也。病无兼证邪气专,可一二味而治
见《药材资料汇编》。为黑大豆皮之处方名,详该条。
见《湖南药物志》。为苦笑之别名,详该条。
古针具名。《灵枢·九针十二原》:“小针之要,易陈而难入。”意同微针,见该条。
见《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为三月泡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外科大成》卷二。即生于尾骨上端的外痈。因其为坐马着力之处而得名。鹳口疽大多由此转化而成。参见该条。
证名。指胸满气喘不平。《素问·脉要精微论》:“上盛则气高。”上盛可由病邪壅阻,致肺气胀满,亦可由真阳不固而上浮,见下虚上盛之证。《素问·脉解篇》:“所谓呕咳上气喘者,阴气在下,阳气在上,诸阳气浮,无所
指疾病的根源或病灶。《后汉书·华佗传》:“君病根深,应当剖腹。”
经穴别名。出《外台秘要》。即腹结,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