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涕
见《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即涕。详该条。
见《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即涕。详该条。
病名。《外科大成》卷二:“生谷道前,形如石榴,破塌疼痛,有孔出脓。”即发生会阴部的脓肿或形成漏管者。宜内服槐角苦参丸或手术治疗。
见《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即昆明鸡血藤,详该条。
【介绍】:清末医家。字栗庵。浙江温州人。精于喉证。采集众说,择其精要,参以亲身经验,辑成《白喉条辨》一卷,论述病源,辨证及内、外治法,禁忌等。另撰有《本草时义》一书。
《类证治裁》卷二方。杏仁、五味子、木通、菖蒲、人参、桂心、款冬花、细辛、竹茹、酥、姜汁、白蜜、大枣肉。水煎服。治咳嗽气促,满闷失音。
书名。原名《重编张仲景伤寒论证治发明溯源集》。10卷,22篇。清·钱潢撰于1707年。钱氏鉴于世传的《伤寒论》刊本、注本的条文,前后舛错,六经混乱。遂重予编订,详加诠释,各经皆列纲领,每方均有方论。析
综合性医书。3卷。元·朱震亨撰,明·戴原礼校补。卷1~2以内科杂病为主,兼述喉症及外科一些病证;卷3为妇人、小儿病证。分证论治,条理赅括,词旨简明。朱氏以补阴为宗,复长于治郁,书中较充分地反映了朱氏这
病名。指淋症之遇劳即发者。有肾劳、脾劳、心劳之分。《诸病源候论·淋病诸候》:“劳淋者,谓劳伤肾气,而生热成淋也。肾气通于阴,其状尿留茎内,数起不出,引小腹痛,小便不利,劳倦即发也。”其症可表现为小便淋
见《针灸甲乙经》。即赤白带下。详该条。
指未病而用针灸刺激穴位,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备急千金要方》:“小儿新生无疾,慎不可逆针灸之。如逆针灸,则忍痛动其五脏,因喜成痫。河洛关中土地多寒,儿喜病痉,其生儿三日,多逆灸以防之。”
《金匮翼》卷三方。人参三钱,乌梅一枚,黄芪、当归、茯苓、陈皮各一钱,鳖甲、制何首乌、白术各二钱。为末,加姜,水煎服。治虚疟久疟,少气不食,亦治劳疟(即遇劳即发,经年不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