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鼻针疗法

鼻针疗法

是指以针刺鼻上特定部位来治疗疾病的方法。鼻和经络脏腑有密切联系,“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宗气上出于鼻而为臭。”(《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灵枢·五色》明确指出,“明堂者鼻也。”“五藏次于中央,六府挟其两侧。”近三十年来,我国广大医务工作者据此创造出鼻针疗法,并应用于针刺麻醉。临床操作时,据疾病处所选取相应部位,以短毫针斜刺进针,不宜穿透鼻甲,因鼻部感觉敏锐,应避免过重刺激,一般留针15~30分钟,其间可运针数次,并可使用电针。本法适用范围很广,身体各部疾患均可选取相应穴位治疗。

鼻针疗法穴位表

猜你喜欢

  • 鱼胆

    见《中国树木分类学》。为老鸦糊之别名,详该条。

  • 心嘈

    证名。嘈杂的俗称。《杂病源流犀烛·嗳气嘈杂吞酸恶心源流》:“嘈杂者,即心嘈。”详嘈杂条。

  • 水侧耳

    见《四川中药志》为鸡肫草之别名,详该条。

  • 金剑草

    见《泉州本草》。为葫芦茶之别名,详该条。

  • 蚕衣

    见《山东中草药手册》。即蚕蜕,详该条。

  • 阳毒喉风

    病名。见《咽喉经验秘传》。即外缠喉风。详该条。

  • 皮蒸

    五蒸之一。见《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又为二十三蒸之一。参见五蒸、二十三蒸条。

  • 橘旁杂论

    见友渔斋医话六种条。

  • 上渍

    证名。出《素问·风论》。王冰注:“上渍,谓皮上湿如水渍也,以多汗出故尔。”《类经》卷十五:“上渍者,身半以上,汗多如渍也。”

  • 经行浮肿

    病证名。亦名经来浮肿、经来遍身浮肿。指每逢经行前后或正值经期出现头面四肢或遍身浮肿的病证。多由脾虚、肾虚、或气滞血瘀所致。若因久居湿地或经期冒雨涉水、湿气内侵或饮食劳倦伤脾,经行时阴血注于冲任,气随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