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客气。详该条。
综合性医书。8卷。清·罗美辑。刊于1675年。作者收辑元至清代医家医论、治法、治验,分门别类整理而成。卷1医论集,以阐述医理为主;卷2脉要集;卷3~8病能集,以内科杂证为主,兼及妇科及五官科、外科。纲
病名。见《诸病源候论》卷五十。谓:“脱肛者,肛门脱出也。”又名州出、截肠,包括直肠或直肠粘膜脱出。以老年、小儿及素体虚者易患本病,多因中气不足、气虚下陷或湿热下注于大肠所致。便后脱出的肛肠,初期可自然
病名。见《银海精微》。为暴风客热之俗称,详该条。
病名。①出《疡医准绳》卷四。生于足心涌泉穴之痈疽。又名涌泉痈、井泉疽、足心痈、足心发、脚心痈、脚心毒、足底疔、穿心疔、水疔、病穿板、脚底穿心疔、穿板疽、丹疽、掌心疽、穿板龟、穿窟天蛇。因肾经虚损,湿热
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八。即经漏所下之血杂见五色,多属五脏虚损所致。参见经漏条。
证名。指呕吐因湿气袭胃,胃失和降所致者。《症因脉治》卷二:“湿气呕吐之症,胸前满闷,头重身重,面目浮肿,呕恶而吐,口不渴,吐多痰涎。”脉多濡软,或沉伏。寒湿者脉兼迟,湿热者脉兼数。治宜化湿为主。身热脉
病证名。指心火上炎,耗伤阴血所致的痿症。《症因脉治》卷三:“心热痿软之症,四肢关节不能活动,足胫纵缓,不能收持,如枢纽之折,而不能提挈,面颊常赤,心烦意乱,此《内经》心热痿软之症也。”治宜清心、滋阴、
病证名。属痛经证型之一。由于体质素虚,气血不足,经行之后气血更虚,以致冲任胞脉失养。症见经后小腹绵绵作痛,喜温喜按,经血量少,色淡质稀。治宜补气养血,扶脾止痛。方用内补当归建中汤,或用民间方:红糖、生
见《外科正宗》卷之一。即竹筒吸法。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