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齐氏医案

齐氏医案

书名。6卷。清·齐有堂撰于1806年。本书兼有医案、医论。卷1~2阐述六经辨证,分经治病;卷3论述先天肾和命门学说;卷4~5论述后天脾胃学说及有关疾病的证治;卷6为妇、外、儿科治案。本书记录了齐氏的学术见解、临床经验和一些效方。

猜你喜欢

  • 差后劳复

    详劳复条。

  • 钋(pǔ 仆)刀

    眼科手术器械。见佚名《广勤轩遗稿》。钢铁制造,形若金针。用以治疗粟疮等。

  • 廖文彬

    【介绍】:元代医生。将乐(今福建将乐)人。废寝忘食,日夜攻读医书,为人治病,每多奇效。由于乐于助人,人们称为仁医。先后被荐为太医、医官,均辞退不就。

  • 里寒格热

    ①体内阴阳失调,下寒格拒上热。如虚寒久痢,误用寒凉,出现食入即吐的症状。《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②同阴盛格阳。详该条。

  • 经血

    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五十一。指月经之血。

  • 外感呕吐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呕吐论》。指感受外邪所致的呕吐。常并见恶寒发热、头痛、脘腹痛、泄泻等症。外感呕吐有风气呕吐、寒气呕吐、暑气呕吐、湿气呕吐、湿热呕吐、燥热呕吐等。详各该条。

  • 索泽

    指皮肤枯涩失去润泽。为精血枯涸的一种表现。《素问·阴阳别论》:“三阳为病,发寒热,下为痈肿及为痿厥踹。其传为索泽,其传为颓疝。”

  • 导气

    针刺术语。《灵枢·五乱》:“徐入徐出,谓之导气。”用针时,通过缓慢的提插,以诱导邪气疏泄,引导正气恢复,达到扶正驱邪的效果。

  • 五十九痏

    指治疗热病的五十九个主要穴位。《灵枢·四时气》:“温疟汗不出,为五十九痏。”见五十九刺及热病五十九俞条。

  • 皮翻证

    眼科病证。《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此证由胃经血壅气滞而成。小儿多有之。眼皮外翻,如以舌舐唇之状。”即风牵睑出。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