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医典籍>素问悬解>平人气象论十三

《素问悬解》平人气象论十三·

黄帝问曰,平人何如?岐伯对曰: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

五动,闰以太息,命曰平人。平人者,不病也。常以不病调病人,医不病,故为病

人平息以调之为法。

平人之脉,一呼再动,一吸再动,呼吸定息五动,闰以太息六动。太息,众息中一息极长者。一息六动,是谓平人。一动脉行一寸,六动六寸。每刻一百三十五息,脉行八丈一尺。两刻二百七十息,脉行十六丈二尺。左右二十四经,以及任、督、两跷,二十八脉,一周于身。一日百刻,经脉五十周。此平人营卫运行之大数也。义详《灵枢》。

人一呼脉一动,一吸脉一动,曰少气。人一呼脉三动,一吸脉三动而躁,尺热曰病温,尺不热,脉滑曰病风,脉涩曰痹。

一呼一动,一吸一动,曰少气,是阳虚而脉迟者。一呼三动,一吸三动而躁,尺肤热曰病温,尺肤不热而脉滑曰风,脉涩曰痹,是阴虚而脉数者。迟数不平,所谓病人之脉也。

人一呼脉四动以上曰死,脉绝不至曰死,乍疏乍数曰死。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

一呼四动以上,是数之极者,绝不至,是迟之极者,乍疏乍数,是非迟非数,营卫散乱而无准,故皆主死。其所以死者,无胃气也。

春胃微弦曰平,弦多胃少曰肝病,但弦无胃曰死,弦而有毛曰秋病,毛甚曰今病。脏真散于肝,肝藏筋膜之气也。

春脉弦,春脉微弦曰平者,春有胃气,而微见弦象,曰平也。下仿此。弦而有毛,金克木也。肝旺于春,故脏真俱散于肝。肝藏筋膜之气者,肝主筋也。

夏胃微钩曰平,钩多胃少曰心病,但钩无胃曰死,钩而有石曰冬病,石甚曰今病。脏真通于心,心藏血脉之气也。

夏脉钩,钩而有石,水克火也。心旺于夏,故脏真俱通于心。心藏血脉之气者,心主脉也。

长夏胃微软弱曰平,弱多胃少曰脾病,但代无胃曰死,软弱有石曰冬病,石甚曰今病。脏真濡于脾,脾藏肌肉之气也。

长夏脉软弱代者,土不主时,随四时代更,虽具四时之脉,而软弱犹存,软弱即胃气也。但代无胃者,更换四时之脉,而无软弱也。此统四季之月言。软弱有石,水侮土也。脾旺于长夏,故脏真濡于脾。脾藏肌肉之气者,脾主肌肉也。

秋胃微毛曰平,毛多胃少曰肺病,但毛无胃曰死,毛而有弦曰春病,弦甚曰今病。脏真高于肺,以行营卫阴阳也。

秋脉毛,毛而有弦,木侮金也。肺旺于秋,故脏真俱高于肺。肺居五脏之上。以行营卫阴阳者,肺主卫也。

冬胃微石曰平,石多胃少曰肾病。但石无胃曰死,石而有钩曰夏病,钩甚曰今病。脏真下于肾,肾藏骨髓之气也。

冬脉石,石而有钩,火侮水也。肾旺于冬,故脏真俱下于肾。肾居五脏之下。肾藏骨髓之气者,肾主骨髓也。

夫平心脉来,累累如连珠,如循琅玕,曰心平,夏以胃气为本。病心脉来,喘喘连属,其中微曲,曰心病。死心脉来,前曲后居,如操带钩,曰心死。

琅玕,珠类。

平肺脉来,厌厌聂聂,如落榆荚,曰肺平,秋以胃气为本。病肺脉来,不上不下,如循鸡羽,曰肺病。死肺脉来,如物之浮,如风吹毛,曰肺死。

不上不下,不升不降也。

平肝脉来,软弱招招,如揭长竿末梢,曰肝平,春以胃气为本。病肝脉来,盈实而滑,如循长竿,曰肝病。死肝脉来,急益劲,如新张弓弦,曰肝死。

如揭长竿末梢者,软弱之象也。如循长竿者,劲而多节也。

平脾脉来,和柔相离,如鸡践地,曰脾平,长夏以胃气为本。病脾脉来,实而盈数,如鸡举足,曰脾病。死脾脉来,锐坚如乌之喙,如鸟之距,如屋之漏,如水之流,曰脾死。

如鸡举足,举而下迟也。乌喙、鸟距、锐而坚也。屋漏者,滴而不联也。水流者,往而不反也。

平肾脉来,喘喘累累如钩,按之而坚,曰肾平,冬以胃气为本。病肾脉来,如引葛,按之益坚,曰肾病。死肾脉来,发如夺索,辟辟如弹石,曰肾死。

如引葛,言其硬也。发如夺索,言其紧也。

凡治病,察其形气色泽,脉之盛衰,病之新故,乃治之,无后其时。形气相得,谓之可治,色泽以浮,谓之易已,脉从四时,谓之可治,脉弱以滑,是有胃气,命曰易治,取之以时。形气相失,谓之难治,色夭不泽,谓之难已,脉实以坚,谓之益甚,脉逆四时,为不可治。必察四难,而明告之。

脉实以坚,无胃气也。

所谓逆四时者,春得肺脉,夏得肾脉,秋得心脉,冬得脾脉。其至皆悬绝沉涩者,命曰逆四时。未有脏形,于春夏而脉沉涩,秋冬而脉浮大,名曰逆四时也。

未有脏形,未有真脏之形也。二段旧误在玉机真脏论。

脉从阴阳,病易已,脉逆阴阳,病难已。脉得四时之顺,曰病无他,脉反四时及不间脏,曰难已。

间脏,隔脏相传也。《难经》:七传者死,间脏者生。

反四时者,有余为精,不足为消。应太过,不足为精,应不足,有余为消。阴阳不相应,病名曰关格。

有余为精,正气旺也。不足为消,正气衰也。应太过而不足为精,邪不胜正也。应不及而有余为消,正不胜邪也。阴阳不相应,失其常度也。关格,义详下文。此段旧误在脉要精微论。

人迎一盛,病在少阳,二盛病在太阳,三盛病在阳明,四盛以上为格阳。寸口一盛,病在厥阴,二盛病在少阴,三盛病在太阴,四盛以上为关阴。人迎与寸口俱盛四倍以上为关格。关格之脉羸,不能极于天地之精气,则死矣。此段旧误在六节脏象论。

人迎,足阳明之动脉,在喉旁,阳明行气于三阳,故人迎盛则病在三阳。寸口,手太阴之动脉,在掌后,太阴行气于三阴,故寸口盛则病在三阴。格阳者,阴盛而不交于阳,故阳为阴格而盛于人迎。关阴者,阳盛而不交于阴,故阴为阳关而盛于寸口。人迎与寸口俱盛四倍以上,为关格。义详《灵枢》终始、禁服二篇。关格之脉,阴阳皆赢,赢,有余也。此赢则彼绌,不能极于天地之精气,则死矣,不能尽其所受于天地精气之数也。极,尽也。

病热而脉静,泄而脉大,脱血而脉实,病在中,脉实坚,病在外,脉不实坚者,皆难治。此段旧误在玉机真脏论。

病热而脉静,火泄而阳败也。泄而脉大,血脱而脉实,木陷而土败也。土湿木陷,疏泄失藏。病在中,脉实坚,邪盛于里也。病在外,脉不实坚,正虚于表也。

帝曰:有故病五脏发动,因伤脉色,各何以知其久暴至之病乎?岐伯曰:悉乎哉问也!脉滑浮而疾者,谓之新病,脉小弱以涩,谓之久病。征其脉小,色不夺者,新病也,征其脉不夺,其色夺者,此久病也。征其脉与五色俱不夺者,新病也,征其脉与五色俱夺者,此久病也。此段旧误在脉要精微论。

有故病五脏发动,因伤脉色,有故病埋根数经,五脏发动,因以伤其色脉也。此因病之新故一语,而问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