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医典籍>常见病自测>五 粪便辨病

《常见病自测》五 粪便辨病·

小儿肠道的吸收能力好,透过性强,分泌与蠕动功能易紊乱。若喂养护理不当,如喂食过多、质量不适宜,则影响正常消化吸收功能;受凉时肠蠕动增加;过热时胃酸及消化酶分泌减少;过度哭闹,情绪紧张或低下均可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使消化腺的分泌及运动功能失调。但由于婴幼儿不能表达自己的感受,因此观察粪便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许多消化系统疾病都可以从粪便变化上反映出来。

1.正常小儿粪便

新生儿出生3~4天后排出的大便称为胎粪,呈墨绿色粘糊状。以后随小儿饮食不同,大便性质也有所不同。

出生后采用母乳喂养的小儿,大便渐渐转为金黄色软膏状,略带酸性,每天排便2~4次。

人工喂养以牛奶为主食的小儿,粪便一般呈黄色或土灰色,质地比母奶喂养儿粪便稍硬,略带腐臭气,每天排便1~2次.

母乳不足,加用牛奶或代乳品的小儿的粪便比食母乳的小儿的粪便要多,一般呈现黄色或淡褐色,质地软,臭气大,每天排便1~2次。

自己进食的小儿,由于饮食结构与成人相似,其粪便也与成人粪便相似,一般呈黄色成形便,但臭气较小,每天排便1~2次,但也有多至3~4次的。一般来说,只要大便外观正常,婴儿食欲良好,精神佳,体重正常增长,即便便次稍多,也属正常。

2.小儿异常粪便及辨病

(1)饥饿性粪便 当小儿腹泻时,做家长的总以为喂养不当而适当减少喂食量。殊不知当小儿饥饿时也可以出现腹泻,粪质少,粘液多,色深绿。见于母乳不足的婴儿。此时,只要适当增加喂食,大便即可正常。

(2)泡沫便 大便量多、为深棕色,水样有泡沫便,粪便粗糙,含有较多食物残渣。这是由于进食过多含糖高的食物(如米、面、糖),碳水化合物消化不良所致。只要调整小儿的饮食,减少米、面、糖的摄入,多饮水,一般1~2天即可恢复。

(3)糊状便 大便为淡黄色、糊状、量多、发亮、在便盆内可滑动、在尿布上油腻不易洗掉,提示脂肪消化不良,应适当减少脂肪摄入量。

(4)水样便 又可分为以下几种:

①蛋花汤样粪便 粪便稀烂,甚至水样或蛋花汤样,常无肉眼浓血,见于小肠炎。

②淡黄稀水便 粪便呈淡黄稀水便或白色米汤样,多见于病毒性肠炎。

(5)豆腐渣样便 顽固性腹泻,粪便有时呈豆腐渣状,或有较多泡沫、带粘液、色绿者,应注意白色念珠菌肠炎。多见于体弱、营养不良、或长期接受广谱抗菌素、激素治疗的婴儿。患儿多可伴有鹅口疮。

(6)颗粒便 可见于以下两种情况:

①粪便为棕黄色颗粒状,多为饮水过少,热天衣着太厚,出汗过多,体液不足所致。亦可由于食物中所含纤维素过少所致。应多饮水,增加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的摄入。

②粪便似乳汁凝固的小块,有灰白或白色光泽,这是消化不良的先兆,要求喂乳要定时、定量。

(7)干硬便 粪便干结坚硬、量少、表面偶尔带有少量粘液或血丝,可以数天排便一次,排便时常伴有哭吵,这是婴幼儿患了便秘。小儿便秘与摄入蛋白质、钙过多,饮水、纤维性食物过少有关。当发生这种情况时,应适当减少食物中蛋白质、钙质的含量,增加谷类、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8)粘液便 大便里夹杂着像鼻涕一样的白色粘液或无色透明,这往往提示肠道粘膜发炎,应及时治疗。

(9)便血 在确定小儿便血时,应注意先除外以下情况:①检查小儿口腔、鼻咽有无破溃。因为这些地方破溃出血后,血液被小儿吞咽后可引起便血或黑便。②检查乳母乳头有无裂口出血。若有出血,小儿于吸吮时吞下,大便中可有血痕或黑便。在排除以上情况后,便血常见于以下情况:

①丝缕状血便 排便时或便后哭吵,稍大的小儿可诉疼痛,出血于排便时或紧接便后出现,量少、色鲜红、呈丝状覆盖于粪便表面,可伴有排便困难,这是小儿血便最常见情况,可因蛲虫感染后,肛周搔痒,挠破后所致;亦可由于小儿便秘、大便坚硬、擦破肛管直肠粘膜所致。

猪肝色血便 粪便以血便为主,呈猪肝色,粪便混有鲜血,并有大量粘液,应考虑阿米巴痢疾。

③果酱样便 粪质极少,为血和粘液混杂的红果酱样大便,并伴有阵发性哭吵,频繁呕吐,面色苍白等症状,大一点的小儿可诉阵发性腹痛。这常见于肠套叠。

④赤豆汤样便 开始为水样或蛋花样稀便,数天后出现大量赤豆汤样鲜血水样便,腥臭,伴发热、腹痛、腹胀,应考虑出血性肠炎。

⑤脓血样便 大便呈血样,混有粘液,赤白夹杂,排便时哭吵不安,便后常不愿离开便盆,伴发热、腹痛、恶心、呕吐、排便次数多,应考虑小儿痢疾。

总之,婴儿粪便异常可因喂养不当所致,也可因疾病所致。如果因为喂养不当所致,通过调整喂养方法可以得到解决。若排除饮食因素后,排便异常时,应及时就诊。六 排尿异常辨病

正常新生儿每日尿量400ml,婴幼儿400~600ml,学龄前儿童为600~800ml,学龄期儿童为800~1400ml,尿液呈淡黄色、清亮的液体。排尿时无不适感。婴幼儿可有夜间遗尿,而稍大的儿童,应能自己控制排尿。常见排尿异常如下:

1.血尿

可呈鲜红色或洗肉水样。一般在一升尿液中混有0.4毫升血液,肉眼即能察觉。引起血尿的原因很多可由于泌尿系统本身的疾病,如免疫性肾炎、泌尿系统感染或其他感染、尿路结石,尿道异物、先天畸形、肾血管疾病及肾脏肿瘤,亦可因全身疾病如休克及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因药物性血尿及邻近器官疾病引起。

不同年龄儿童引起血尿的疾病不同。新生儿期的血尿多见于新生儿期自然出血,泌尿系统畸形如多囊肾、海绵肾、输尿管畸形以及肾静脉血栓和先天性的肾盂积水。婴儿期的血尿可见于尿道口溃疡、炎症、肾脏肿瘤、肾静脉血栓以及溶血尿毒综合征。学龄前儿童多见于肾小球肾炎、紫癜性肾炎、尿道炎症和外伤,以及肾脏肿瘤。年长儿血尿以肾炎、肾结石、结核所致。

当出现血尿时应结合其他症状来推测疾病。如血尿继发于扁桃体炎、脓皮病之后,伴有浮肿等症应考虑急性肾小球肾炎。血尿伴有发冷、发热、尿频、尿急、尿痛,多为尿路感染性疾病,如经一般抗泌尿系感染药物治疗无效后,应考虑肾结核可能性。血尿伴有剧烈的尿痛和突然尿流不畅和中断者多见于结石、脓块或血块堵塞。无痛性血尿多见于肿瘤,血尿伴有皮肤粘膜出血,应考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血友病、过敏性紫癜等疾病。

当血尿发生时,通过实验室检查辨明原因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当小儿发生血尿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明确诊断。

2.深黄色尿

尿色深黄,色似豆油,多为黄疸引起,伴有皮肤粘膜发黄、角膜发热,可见小儿萎靡不振,食欲差,哭吵,应考虑是否患有急性黄疸型肝炎,胆道梗阻性疾病。

3.白色尿

白色尿是指肉眼见尿呈乳白色或尿内有脓块,这是由于尿中含大量白细胞所致。多由泌尿系严重感染和泌尿系寄生虫病(丝虫病、肾包虫囊肿)引起。

4.遗尿

遗尿指三周岁以上的小儿在睡眠中小便自遗。三岁以内的婴幼儿由于大脑尚未充分发育,不能很好控制排尿,这不属于病态。此外,若小儿自幼缺乏教育,没有养成良好的夜间排尿习惯,而任其自遗,或因小儿白天嬉戏过度,夜间睡眠过熟,呼叫不应,造成遗尿。这些都可以通过培养小儿的排尿习惯和生活习惯使遗尿得到缓解或消失。若小儿遗尿,伴肛门搔痒,入夜可见肛周有白色细丝样小虫,这是由于蛲虫感染,在夜间爬出肛门之外,刺激尿道引起,应先治疗寄生虫病后,遗尿便可缓解。

总之,当小儿尿液异常时,多反映泌尿系统疾病的存在。由于肾脏疾病的难治性,所以当发现小儿尿液异常时,应及早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