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医典籍>医学入门>外感 温暑

《医学入门》外感 温暑·

诸风掉眩乃肝木,

掉,摇也;眩,昏乱旋运也。由风木旺甚生火,风火属阳,阳主乎动,两动相搏为之旋转。

痛痒疮疡心火属;

人近火气者,微热则痒,热甚则痛,肘近则灼而为疮,皆火之用也。痒者美疾也,故火旺于夏而万物蕃美。

或云∶痛为实,痒为虚。非谓虚为寒也,正谓热之微甚也。痒得爬而解者,爬令皮肤辛辣而属金化,辛能散故也。疮疡属热而出浓水,犹肉果热极,则腐溃而为水,反兼水之化也。

湿肿满本脾土经,

地之体也,土湿过极,则痞塞肿满。物湿亦然,故长夏属土,则庶物隆盛也。

气 郁痿肺金伏;

。谓 满也;郁,谓奔迫也;痿,谓手足痿弱无力以运动也。大抵肺主气,病则其气 满奔迫,不能上升。至于手足痿弱,不能运动,由肺金本燥,燥之为病,血衰不能荣养百骸,故指得血而能摄,足得血而能步,秋金旺则雾气蒙郁,而草木萎落,病之象也。萎,犹痿也。

寒之收引肾水乡,

收敛引急,寒之用也,故冬寒则拘缩矣。

五运主病枢要目。

诸暴强直,支痛里急,筋缩 戾,本足肝胆二经厥阴风木之气。

暴,卒也;强直,坚劲也;支痛,支持也。谓坚固支持,筋缩不柔而痛也。 ,缩也;戾,乖戾也。谓筋缩里急乖戾失常而病也。然燥金劲切,木病反兼金化,由亢则害,承乃制也。况风能胜湿而为燥也,风病势甚而成筋缓者,燥之甚也,故甚者皆兼于燥也。

诸病喘呕及吐酸,暴注下迫转筋难;小便混浊血溢泄,瘤气结核疡疹斑;痈疽吐下霍乱证, 郁肿胀鼻塞干;鼽衄淋秘身发热,恶寒战栗惊惑间;笑悲谵妄衄蔑污,腹胀鼓之有声和;少阴君火手二经,真心小肠气之过。

喘,火气甚则气盛而息粗也。呕,胃膈热甚火炎之象也。吐酸,木味为酸,如饮食热则易于酸矣。暴注、卒泻,火性速故也。下迫,里急后重也,火燥能令下焦急迫也。转筋,热燥于筋而自转也。小便混浊,寒则水清,热则水浊。溢,血出于上窍;泄,血出于下窍。瘤气、赤瘤、丹瘭,热气胜也;结核,热气郁结。疡,有头小疮也;疹,浮小瘾疹也。痈,浅而大;疽,深而恶。吐下霍乱,热甚气则传化失常,或下水谷不及变化。

,胸膈愤闷,或引背痛也。郁,热极则腠理郁结,而气道不通也。肿胀,阳热大甚,则肿满 胀。鼻塞,寒主收敛,故阳气不通。鼽,鼻出清涕。衄,鼻出血。淋,热客膀胱。秘,大便涩滞,热能耗液故也。发热恶寒,邪在表也。战栗,火热过极,反兼水化。恐则伤肾,水衰故也。惊,心卒动而不宁。惑,昏惑而志不一。笑,火盛喜发。悲,火盛凌金,金不受制故发悲。谵,多言也,心热神乱,则言妄出。妄,狂妄也,心热神昏,则目有所见。蔑污,鼻出紫黑血也。腹胀鼓,热甚则气盛胀满如鼓。

与强直积饮滞,霍乱中满诸隔痞;体重吐下肿痿,肉如泥之按不起;太阴湿土二足经,脾与从中胃之气。

,痉也。强直,谓强项也。太阳经中湿。令人项强,有刚柔之分。积饮,留饮也,痞,否也,谓气不升降也。隔,阻滞也,肠胃湿甚则传化失常。中满,湿则令人中焦满也。吐下霍乱,谓肠胃湿饮相兼故也。体重,清阳为天,浊阴为地,湿土为病,体重宜也。 肿,湿胜于下也。肉如泥,按之不起,湿胜于身也。

诸热瞀 筋惕惕,悸动搐搦 极;暴喑冒昧躁扰狂,骂詈惊骇气上逆; 肿疼酸嚏呕疮,喉痹耳鸣聋欲闭;

呕涌溢食下不能,目昧不明 翳;或禁栗之如丧神,暴病暴死暴注利;少阳相火手二经,心胞络与三焦气。

瞀,神昏而气浊也。 ,热令肌肉跳动。暴喑,卒哑也,火盛克金,不能发声。冒昧,昏愦也。躁扰,热盛于外,手足不宁也。狂,谓乖越礼法而失常也,或登高弃衣,热极故也。骂詈,言之恶也,心火热极,则发恶言也。惊骇,君火化同,气逆冲上,火气炎也。 肿,热胜于内也。疼酸,火盛制金,不能平木。嚏,鼻中因痒而喷作声,人以纸捻扰鼻而嚏作,扰动属火,鼻属肺金故也。喉痹,热客上焦。耳鸣,热冲听户。聋,水衰火盛,气道闭塞。呕涌不下,热盛火炎之象。目昧,热极则昏。 肉跳也。禁,冷也。栗,战栗也。如丧神守,火极而似水化也。暴病死,火性速也。

诸涩枯涸闭,干劲揭皴起,阳明之燥金,肺与大肠气。

涩,遍身涩不滑泽也;枯,不荣生也;涸,不通流也;干,不滋润也;劲,不柔和也;皴揭,皮肤开裂。皆血液病耳。

上下水液出清冷, 瘕 疝坚痞病;腹满急痛利白清,食已不饥吐利腥;屈伸不便与厥逆,厥逆禁固太阳经;肾与膀胱为寒水,阴阳标本六气里。

上下水出清冷,寒则水自澄清。 ,气聚之积,或聚或散无有常处也。瘕,血结之块,盖由女子月水沉滞,久而成瘕也,亦有热者,当以标本明之。 疝,足厥阴受寒,则阴肿也。坚痞腹满急痛,如水寒则冰硬如地。下利清白,水寒则清净明白。

食已不饥,胃寒则不能消谷。吐利腥秽,水甚不能制火,肺金自盛,故水腥也。屈伸不便,厥逆禁固,谓手足蜷挛而冷。

轻、调、缓、淡、清,暑、湿、解、和、平,火、夺、寒并补,甘、温、涩与荣,随证选用,真有古人不传之妙。乃补仲景之遗亡也,非不遵桂枝麻黄之谓也。一说清平之世,同水化也,虽辛热之药,不生他证。

扰攘之世,同火化也,若用辛热之药,则发黄、出斑,变坏之病作矣。盖人内火既动,外火又侵,所以辛热发汗不如辛温,辛温又不如辛凉药也。

(轻剂)防风通圣散 合益元散,名双解散。在表当汗者,俱宜连进数服,必愈。不解者,病已传变。

(清剂) 凉膈散 汗吐下后,无异证者用。下早遂成结胸虚痞,或合天水、小柴胡

(解剂) 小柴胡汤 半表半里者用,或合凉膈。

(缓剂) 大柴胡汤 里微热者用,或合解毒汤。

(寒剂) 大承气汤 里大热者用。表里大热合大柴胡汤。里热甚表热渐微者,合解毒汤。

(调剂) 调胃承气汤 里热无胀满者用。

(吐剂)瓜蒂散 胸满喘呕,阳脉紧甚者用。

(甘剂) 天水益元散 伤寒余热,以此调之。

(火剂)黄连解毒汤

(暑剂) 白虎汤 中暑自汗者用,半表半里者用,或加苍术。发汗热不解,脉尚浮者,用解之。或里热内盛,阳厥极,皆因失下而成此证,但进凉膈、天水,合而为一,调合阴阳,洗涤脏腑,则其他证自不生矣。

(淡剂) 五苓散 中暑白虎解后多服,或合天水。

(湿剂) 三花神佑丸

(夺剂) 三黄丸

(补剂)防风当归

(平剂) 四君子汤

(荣剂) 四物汤

(涩剂) 胃风汤

(温剂) 理中汤

(和剂) 平胃散

(结胸) 大、小陷胸汤、丸

(发斑) 凉膈散 加当归。胸紧加枳壳桔梗

(心烦不眠) 栀豉汤

(发黄)茵陈汤 调五苓散。

(烦渴) 凉膈散 合去桂五苓散、益元散。

( ) 承气汤 合解毒,谵语发狂者并用。以上一十八剂,二十四方,四十四味药品,调治温暑初证、杂证、余证及杂病痰火、湿热。曲尽其妙,男妇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