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医典籍>中医疾病预测>第二节 痒预兆的临床预报意义

《中医疾病预测》第二节 痒预兆的临床预报意义·

一、瘙痒预报肝、肾疾患

瘙痒对肝肾疾患有重要的预报意义,肾肝病变是瘙痒的主要内源,如肝阳化风患者,头皮出现瘙痒,常是中风先兆症之一。临床上,肝肾疾患严重时,如黄疸、急黄等,出现瘙痒常为肝肾功能不良的报标症(如肝炎重症、肝昏迷、尿毒症氮质血症等,皆常出现瘙痒信号)。此外,血虚肝郁也易以瘙痒披露出来,多因情志不畅、气郁血滞所致,常出现于某些郁证患者,也常发生于更年期内分泌失调妇女。此外,瘙痒还常是肝郁胆滞疾患的先兆,临床上,一些胆道梗阻病人、胆石症,尤其是胆汁性肝硬化,瘙痒常是其前驱症,往往提前到一二年前即已出现瘙痒先兆。另外,肾阴虚火旺也能出现瘙痒,如有些消渴病人,早期皮肤瘙痒常为其先兆症之一,且主要发生于阴部。

老年人皮肤瘙痒,多发生在腰背及股内小腿后侧等足少阴肾经循行线上,与肾虚血亏、皮肤失煦有关。此外,中、老年人动脉硬化也常有瘙痒先兆。

其他,有些妇女妊娠期及月经期多发生皮肤瘙痒,是由于激素变化之故,又称生理性瘙痒。此外,男女生殖器部位瘙痒常为肾虚肝经湿热的预兆。如男子阴囊顽固性瘙痒,中医称为“肾囊风”,老年外阴瘙痒为肾虚冲任衰减之故和性激素水平降低有关。

二、瘙痒对心病的预报意义

《内经》曰:“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心主血脉,故无论血虚、血热之痒皆与心的虚实有关。如心火重、火毒郁脉而作痒,心血虚、血虚生风亦易产生瘙痒。其中,血热瘙痒在心烦及食辛香热物时加重,并伴苔黄脉数舌尖红;血虚瘙痒则多见于久病体虚及老年人,常具见头晕眼花、心悸面白、舌淡脉细等症。

临床上,瘙痒与皮肤干而脱屑,心悸头晕。面萎黄、食少等症具见,则为血虚生风之征兆,血得益,瘙痒自除,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意即此也。此外,心理因素引起的瘙痒更为顽固,即所谓精神性瘙痒,常发生于性格比较敏感的女性。

三、瘙痒对风毒的预报意义

凡瘙痒发无定处,部位变幻多端,则多为内有风邪的预兆。痒是外风袭入的报标症,无论风热、风湿、风寒皆可导致。如《诸病源候论·风瘙痒候》曰:“此由游风在于皮肤,逢寒则身体疼痛,遇热则瘙痒”,《诸病源候论·风瘙身体隐轸候》曰:“风气相搏,隐轸,身体为痒”。

此外,瘙痒还常是风毒的外兆,一些过敏性疾患,如风疹块的瘙痒,肠寄生虫引起的瘙痒等即是。其他,瘙痒对麻风癞毒也是一大先兆。如《诸病源候论·癞候》曰:“凡癞病……身体遍痒,瘙之生疮”、“身体狂痒,十年成大患”。说明麻风潜伏期瘙痒先兆出现的极早,甚至在发病前十年即可出现,强调了长期顽固性奇痒对麻风病的预报价值。另外,瘙痒除对风邪、风毒有一定的预报意义外,对热毒也有一定的预报价值。尤其对一些温热发斑,诸如现在的红斑性狼疮等颇有暗示作用。

四、瘙痒对癌毒的预报意义

皮肤瘙痒是癌的常见警报,具有独特的预报意义。据国内外学者统计,许多恶性肿瘤都有早期皮肤瘙痒现象,胃肠道癌及生殖系统癌尤为显著。全身性瘙痒对白血病、乳腺癌及消化道癌、生殖系癌的预报价值最高。肛及生殖器等局部皮肤瘙痒则以预报直肠癌及生殖器恶性肿瘤为主。瘙痒与恶性肿瘤之间存在着癌肿一经切除,瘙痒即消失;癌肿复发,瘙痒又复出现的依存规律。苏联学者夏波也夫调查,有瘙痒的癌肿都在胃肠道或生殖器官,尤其直肠癌,有半数病人出现皮肤瘙痒,生殖器癌中有1/4有皮肤瘙痒,出现瘙痒后几个月内便可出现癌肿,这一类瘙痒的特点是用抗过敏药物及止痒药物无效。其中,以直肠癌及生殖系癌出现瘙痒后,癌肿发生的时间最早,临床先兆价值颇大。临床观察,上消化道恶性肿瘤,其瘙痒多分布于人体上部皮肤,如胃癌所致皮肤瘙痒多在颈面部;下消化道恶性肿瘤,其瘙痒又常分布在下半身皮肤,如直肠癌的瘙痒常发生在肛门周围及大腿根部。此外,生殖器瘙痒多发于外生殖器皮肤,如子宫癌、卵巢癌、输卵管癌,可出现外阴瘙痒,而前列腺癌则出现阴囊瘙痒等。

皮肤瘙痒对白血病、肺癌、肝癌、淋巴肉瘤、何杰金氏病等,有较早的预报价值。其中,肺癌瘙痒为全身广泛性瘙痒,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的瘙痒十分剧烈,而瘙痒部位在躯干及四肢近端,伴全身淋巴结肿大的要警惕何杰金氏病。此外,甲状腺毒症亦有较重的瘙痒出现,而肝癌的瘙痒出现的比较早,有重要的先兆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