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三焦胀

三焦胀

胀病之一。《灵枢·胀论》:“三焦胀者,气满于皮肤中,轻轻然而不坚。”《奇效良方·胀满》:“若其不升降,痞结胸中三焦相混,大小便不通,卒然胀满,脉来沉伏,为三焦胀也。又有虚实之分,虚者皮肤壳壳然而坚,不痛而气满,治以升降气道,温补脾元即复矣。实者内挟宿食,邪实于内,按之坚痛,当以疏气涤实可也。”《医醇剩义·胀》:“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此状其气与水之流行,而究无实在形质。受寒气逆,故气满于皮肤之中,因无形质,故虽胀而轻轻然不坚也。当调和气血,疏导行水通皮饮主之。”参见胀病条。

猜你喜欢

  • 酒毒发

    病名。出《外科大成》卷二。又名酒毒发疽。由过饮酒,膏粱厚味积毒所致;此病多发于脊背,初发如弹,次大如拳,皮色不变,坚硬如石,时麻时木,疼痛剧烈,可伴见全身拘急,二便涩滞,及头面手足虚肿,泄泻似痢。初宜

  • 东庄医案

    书名。清·吕留良撰。作者集录三十条临症治验笔记。案中夹叙夹议、议论证治、辨析脉义。治法偏于温补,立法处方颇有独到之处。吕氏主张随证论治,师古而不泥古。本书收入《医宗己任编》中。

  • 产后痉病

    亦名产后痉。《证治准绳·女科》:“陈临川云:凡产后口噤,腰背强直,角弓反张,皆名曰痉。”因其发病原因不同,有产后痉风、产后病痉、产后惊风、蓐风等。详各条。

  • 三焦病

    六腑病候之一。三焦即上焦、中焦、下焦。其病有寒热虚实之分。《灵枢·邪气藏府病形》:“三焦病者,腹气满,小腹尤坚,不得小便,窘急,溢则水留,即为胀。”《诸病源候论·三焦病候》:“三焦气盛为有余,则胀气满

  • 御药院方

    书名。御药院是宋、金、元三朝宫庭中药局机构。《御药院方》即其所制之成方配本,但三朝所修订之内容均有所不同。今存本为元代配本的一种。系1338年经许国桢等人修订者,共11卷。内容包括治风药、伤寒、一切气

  • 石辣椒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九里香之别名,详该条。

  • 脑盖骨

    骨名。又名天灵盖。详该条。

  • 沈氏中暑汤

    《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二方。黄连六分(用吴茱萸五粒,泡水一至二匙拌),知母一钱(用干姜一分,泡水一至二匙拌),远志一钱(用石菖蒲汁四至五匙拌),羚羊角一钱,川贝母二钱(用熟艾半分,泡水一至二匙拌

  • 地扁蛇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为蝮蛇之别名,详该条。

  • 九焦

    焦,在此指脊椎棘突;九焦,即第九、十胸椎棘突间。《灵枢·背腧》:“肝腧在九焦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