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指用鍉针按压穴位皮面以治疗疾病的方法。临床操作时。虚证用补法,即将针轻压,待局部出现红晕或症状消失时去针。实证用泻法,即将针重压,待患者有痠胀感扩散时去针。但不应伤损皮肤。每日或间日一次,一般以10
病名。见《时疫白喉捷要》。即缠喉风。详该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二。疔生于眉部。证治同疔疮。
见《本草纲目》。为八角茴香之处方名,详该条。
出《伤寒论》。为醋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一名风咳。指咳嗽由劳力伤风所致者。《儒门事亲》卷三:“劳风咳,出青黄涕,其状如脓,大如弹丸,亦风咳也。”治宜桂苓五味甘草汤加姜汁、竹沥;若痰逆势甚,用桂枝二越婢一汤、小青龙加石膏汤;禀气虚者,
病证名。指感受外邪所致的鼻衄。《症因脉治》:“外感衄血之症,恶寒身热,头疼身痛,鼻孔出血。”多因外感风热,或内有积热,外冒风寒,或太阳失表,热郁于经,阳明失下,热郁于里,或温病误用辛温,扰动经血所致。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巴豆之别名,详该条。
出《证治准绳·幼科》。即疳泻。详该条。
病名。见《疡医大全》。相当于耳源性颅内感染。参见黄耳伤寒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