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蒸之一。见《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详二十三蒸条。
五液之一。又称口津。与唾合称涎唾或唾液。具有滑润口腔和帮助消化的作用。涎为脾液。《素问·宣明五气》:“脾为涎。”脾胃正常则津足,口中和,不燥不渴,食而知味。脾胃虚寒则冷涎上涌,口淡泛恶;胃火炽盛则涎少
病证名。出《外台秘要》卷七。因风邪宿冷伤及心之支脉所致。《圣济总录》卷五十六:“冷气心痛,……风邪冷气,伤于心之络脉,皆能致痛。若阳气偏虚,宿挟冷滞,又因饮食伤动,而致心痛,则其病喜温而恶寒,其气惨而
病名。即喉腥。详该条。
见顾氏医镜条。
病证名。见《洞天奥旨》卷十二。即瘙疳。见该条。
见《中药志》。为连翘之别名,详该条。
《灵枢经》篇名。本篇从日月相对转移的现象,说明阴阳盛衰消长并与手足阴阳经联系,故名。古人以天、地、日、月、阴、阳的属性,论述人体腹以上为天,属阳应日;腹以下为地,属阴应月。并把十天干分别与左右两手的十
证名。出《素问·至真要大论》。详小便黄赤、小便赤涩条。
病名。《喉科种福》卷三:“喉色纯青,开口初看,似有黄皰并起,细看即隐,肩背痛者,相传此为不治,故未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