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中国医学约编十种

猜你喜欢

  • 气府论篇

    《素问》篇名。本篇是补充《气穴论》未足之义,重点介绍手足三阳经脉气所发之穴,因手足三阳经之脉,为六腑所主,故名。文中说明各经脉气交会之处的腧穴数与分布概况。其所举之穴有属本经的,也有他经的,所以不同于

  • 生津葛根汤

    《张氏医通》卷十五方。葛根、天花粉、麦门冬、生地黄各等分,升麻、甘草量减半。用糯米泔水煎,去滓,入茅根汁一合,调服。治痘疮发渴。

  • 橘花

    见《广西中药志》。为柚花之别名,详该条。

  • 喉间发白症

    病证名。即白喉。清乾隆年间发现白喉病之初,无一定名称,常以患处发白而名之。故“喉间发白症”一词曾作为当时白喉之病名。对此,《重楼玉钥》卷上云:“喉间起白如腐一症,其害甚速……惟小儿尤甚,且多传染,一经

  • 伤寒亡阴

    病证名。指伤寒病误汗、动血或误下而致阴竭液脱的危候。阴,指津液与血。《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少阴病,但厥无汗,而强发之,必动其血,未知从何道出,或从口鼻,或从目出者,是名下厥上竭,为难治。”《

  • 瞋(chēn 嗔)

    睁眼。《灵枢·寒热病》:“阳气盛则瞋目。”

  • 气不足

    指正气不足。《灵枢·口问》:“故邪之所在,皆为不足。故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肠为之苦鸣。下气不足,则乃为痿厥心悗。”

  • 阴躁

    躁证之一。指阴盛格阳所致扰动不宁者。《类证活人书》卷四:“阴发躁,热发厥,物极则反也。……外台秘要云:阴盛发躁,名曰阴躁。”常伴见身体微热,面赤,躁扰欲坐井中,或渴不欲饮,脉沉而微等。宜用吴茱萸汤、理

  • 内实外虚

    详内痛外快条。

  • 口甜

    症名。口中自觉有甜味。多属脾胃湿热。可见于平素嗜食甘肥厚味的消渴病人。《素问·奇病论》:“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转为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