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五恶

猜你喜欢

  • 怒气肋痛

    证名。见《春脚集·胸肋部》。指恼怒伤肝,气郁胁肋而致的肋痛。治宜理气和血,如香附、川芎、当归、柴胡、青皮等药。《证治准绳·杂病》:“怒气者,脉弦实有力,大剂香附合芎归之属。”参见肝郁胁痛、肝气胁痛条。

  • 肝主目

    肝开窍于目,其经脉连目系,上至额,与督脉会于巅。肝的精气盛衰,可影响视力的强弱;肝火上炎,可见两目肿赤,肝虚则见两目干涩、视物不明。《灵枢·脉度》:“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

  • 阳明痉

    病证名。指阳明病出现痉症者。《证治准绳·杂病》:“若头低视下,手足牵引,肘膝相搆,阳明痉也。”《类证治裁·痉症》:“属里者,痉病,胸满口噤,卧不著席,脚挛急,必齿,属阳明,若便鞭,可与大承气汤。”参见

  • ①(qí)。①同平。引伸为正常。《素问·五常政大论》:“其收齐。”原文指收气与长、化之气相平,意即收气正常。②通脐。肚脐。《素问·腹中论》:“此久病也,难治。居齐上为逆,居齐下为从。”②音济(jì)。

  • 气烁(shuò 朔)

    烁,销蚀。指正气为邪气所消烁。《素问·生气通天论》:“魄汗未尽,形弱而气烁。”

  • 阳明少阳合病

    阳明与少阳两经合病,除出现阳明病的身热,不恶寒,反恶热,自汗,腹满,便秘;又有少阳病的口苦、咽干、目眩等外,必见下利。《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阳明少阳合病,必下利。”

  • 臂骨伤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六。包括尺骨、桡骨单折及双折。临床以尺骨近端和桡骨远端骨折为多见。多因跌打、坠堕、扭转所伤。局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有断端移位者,畸形明显,触按有骨声。断端移位者,尤其在双骨折

  • 丹增彭措

    【介绍】:清代藏医药学家。全名帝玛尔·丹增彭措。“帝玛尔”为寺院名(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印经院附近)。丹增彭措曾在该寺获“格西”学位(相当今日之博士学位)。出身于世医家庭,父亲多吉扎喜亦是著名藏医学

  • 梅得元

    【介绍】:明代医家。字元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精于医术,著有《药性会元》一书。

  • 江时途

    【介绍】:明代医家。字正甫。婺源江湾(今江西婺源县东)人。幼年多病,因而学医,读医书很多,在当地闻名。著有《医学原理》、《丹溪发明》等书,皆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