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古今医鉴》卷十一引王同知方。生地黄(酒洗)、熟地黄(酒蒸)、当归(酒洗)各四两,茯苓、川芎、赤芍药、枳壳(麸炒)、黄芩(酒炒)、延胡索(酒炒)、青皮各二两,陈皮、苏木、红花、五灵脂各一两,炒干姜五
出《神农本草经》。一种药物能消除另一种药物的中毒反应,如绿豆杀巴豆毒。
《证治准绳·类方》第七册。菊花、煅牡蛎各五钱,肉桂二两,瞿麦、蕤仁(去皮)、草决明、羌活各三两,茯苓四两,炒蒺藜(去皮)、细辛、防风、黄连各五两,斑鸠(去皮毛肠嘴爪,文武火连骨炙干)一只,羯羊肝(竹刀
见《本草从新》。为明党参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指经行突发昏厥,片刻即醒,无后遗症的病症。常见有气脱、气郁、血脱、血瘀、暑厥所致。气脱者多因素体气血虚弱,经行期疲劳过度或悲恐所伤,气虚下陷,清阳不升,症见经期眩晕昏厥,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汗出
【生卒】:约1042~1099年【介绍】:北宋著名医家。字安常。蕲州蕲水(今湖北浠水)人。自幼随父学医,对于古代医籍有较深的研究。后患病耳聋,更加专心钻研医学,他编写的《伤寒总病论》阐发了张仲景《伤寒
出《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形容微微汗出之状。
【介绍】:人名。唐代道士。字子微。温州人。师事潘师正,学辟榖导引之术,颇著成效。武则天(公元690年)至玄宗(公元750年)之间,曾多次被召见。后定居于王屋山。卒年八十九岁,谥贞白先生。著有《天隐子》
脾肾阳虚,尤以肾阳(命门火)虚,温运失职,水液运行障碍,而泛溢于脏腑与躯体之间成为水肿、痰饮等证。《医宗必读》:“水虽制于脾,实则统于肾,肾本水脏,而元阳寓焉,命门火衰,既不能自制阴寒,又不能温养脾土
病名。又名伤酒鼻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九:“饮酒过多,及啖炙煿五辛热食,动于血,血随气溢,发为鼻衄,名酒食衄。”宜泻热止血,用泻心汤加葛花、枳椇子内服,并以细棉蘸药塞鼻止血。参见鼻衄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