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伤寒亡阳

伤寒亡阳

病证名。①指伤寒杂病中所出现的亡阳证。《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病人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亡阳证主要为汗出不止,恶寒踡卧,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治宜温阳回阳,如四逆汤之类。②亡与无通。亡阳,即无阳。《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少阴病,脉微,不可发汗,亡阳故也。”又《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两者可以互证。

猜你喜欢

  • 干沐浴

    自我推拿方法。即干浴。见该条。

  • 杏仁煎丸

    《瑞竹堂经验方》方。杏仁(去皮尖)、胡桃肉各等分。研为膏,入炼蜜少许为丸,弹子大,每服一至二丸,食后睡前细嚼,姜汤送下。治老年肺喘,咳嗽不已,睡卧不宁。

  • 三焦手少阳之脉

    出《灵枢·经脉》。即手少阳三焦经。详该条。

  • 脊痛

    证名。出《素问·风论》。指背部正中肌肉、筋脉、骨节疼痛。多因督脉及足少阴肾经病变所致。《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七:“脊痛,督脉病也。背痛,肺经病也。……,二经虚,感受六淫之邪则害痛。”“脊以髓满为正,房

  • 麻知几

    【介绍】:见麻九畴条。

  • 焠(cùi 翠)

    古针法之一。火针之类。即将针用火烧热后,迅速刺入,即行拔出。《灵枢·寿夭刚柔》:“刺布衣者,以火焠之。”《素问·调经论》:“病在骨,焠鍼药熨。”

  • 气郁怔忡

    病证名。《不居集》卷二十二论气郁怔忡:“失意之人,怀抱抑郁,气生痰涎,涎与气搏,心神不宁,脉必沉结,或弦者是也。”治宜疏肝和营,解郁化痰。用逍遥饮、益营汤、温胆汤等方。参见怔忡条。

  • 骨节间

    解剖部位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八。即两骨相连接处。详关节条。

  • 华佗外科

    书名。见明·殷仲春《医藏书目》。卷数不详,已佚。

  • 乌豆草

    见《贵州草药》。为大肺筋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