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制药指南

猜你喜欢

  • 大补黄芪汤

    《魏氏家藏方》卷四方。又名黄芪大补汤。黄芪(蜜炙)、防风、川芎、山茱萸肉、当归(酒浸)、白术(炒)、肉桂(去粗皮)、炙甘草、人参、五味子各一两,白茯苓一两半,熟干地黄一两,肉苁蓉(酒浸)三两。为粗末,

  • 猪蹄叉

    见《广西中草药》。为九龙藤之别名,详该条。

  • 钱愃

    【介绍】:参见钱瑛条。

  • 蒸蒸发热

    证名。指内热炽盛,熏蒸于外。常为热聚阳明所致。《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伤寒论条辨》卷四:“蒸蒸,热气上行貌,言热自内腾达于外,犹蒸

  • 胎前发晕

    病证名。《竹林寺女科秘方》:“胎前发晕,此症因血去荫胎,缺少神气故也,宜用八珍汤扶养神气为主治之。”

  • 痘疹玉髓

    参见痘疹全书条。

  • 武之望

    【介绍】:明代医家。字叔卿。关中(陕西)人。曾据王肯堂《证治准绳》中女科部分,编成《济阴纲目》,门分类别,有纲有目,流传较广。武氏另有《济阳纲目》一书刊行。

  • 血寒经迟

    见《景岳全书·妇人规》。即血寒经行后期。详该条。

  • 进针法

    又称下针法。指将针刺入穴位的方法。《子午流注针经·流注指微针赋》:“针入贵速,既入徐进。”说明不论何种进针法,在透皮入穴时都应快速,以减轻疼痛。针入以后,当根据补泻手法的需要再区分轻重快慢。临床常用的

  • 苇茎

    出《备急千金要方》。为芦茎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