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槐
药材名称刺槐
拼音Cì Huái
别名洋槐、刺儿槐
来源豆科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以花入药。
生境分部东北、西北、华北、华东。
化学成分叶含有刺槐甙(acaciin,C28H32O13·4H2O)、刺槐素(acacetin,C16H12O5)、三糖甙、洋槐甙(robinin,C33H40O19)、鞣质等。
功能主治止血。主治大肠下血,咯血,吐血,及妇女红崩。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药材名称刺槐
拼音Cì Huái
别名洋槐、刺儿槐
来源豆科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以花入药。
生境分部东北、西北、华北、华东。
化学成分叶含有刺槐甙(acaciin,C28H32O13·4H2O)、刺槐素(acacetin,C16H12O5)、三糖甙、洋槐甙(robinin,C33H40O19)、鞣质等。
功能主治止血。主治大肠下血,咯血,吐血,及妇女红崩。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药材名称董棕粉拼音Dǒnɡ Zōnɡ Fěn来源药材基源:为棕榈科植物短穗鱼尾葵的髓部加工后的淀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ryota mitts Lour.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砍下树干,取出髓
《中药大辞典》:大透骨草药材名称大透骨草拼音Dà Tòu Gǔ Cǎo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杜鹃花科植物尾叶越橘的全草。全年可采,洗净,晒干。原形态灌木,高1米以上。茎直立
《中药大辞典》:紫葳根药材名称紫葳根拼音Zǐ Wēi Gēn别名凌霄花根(《圣济总录》)。出处《日华子本草》来源为紫葳科植物紫葳的根,全年可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凌霄花"条。性状干
药材名称臭常山别名和常山、胡椒树、日本常山来源芸香科臭常山属植物臭常山Orixa japonica Thunb.,以根、茎、叶入药。根、茎四季可采,晒干;叶夏秋采集,鲜用。性味苦、辛,凉。功能主治清热
《中药大辞典》:大叶马尾连药材名称大叶马尾连拼音Dà Yè Mǎ Yǐ Lián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毛茛科植物大叶唐松草的根及根茎。原形态大叶唐松草,又名:蓝蓬
药材名称匍伏堇拼音Pú Fú Jǐn别名白地黄瓜、地白菜、野白菜、冷毒草、王瓜草、黄瓜草、黄瓜香、黄瓜菜、银茶匙、石白菜、雪里青来源堇菜科堇菜属植物蔓茎堇菜Viola diffus
药材名称水慈姑拼音Shuǐ Cí Gū别名剪刀草出处《贵阳民间药草》来源为泽泻科植物长叶泽泻的全草。春、夏采收。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须根纤细白嫩,多透明横纹,中空,无地下球茎。数叶从根部丛生;
药材名称千叶独活根拼音Qiān Yè Dú Huó 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裂叶独活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eracleum millefolium Diels采收和储藏:4-10月采挖,
药材名称毛花槭拼音Máo Huā Qì来源药材基源:为槭树科植物毛花槭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cer erianthum Schwer.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切片晒干。原形态毛花槭 落叶乔木,
《中药大辞典》:熊脂药材名称熊脂拼音Xiónɡ Zhī别名熊白(陶弘景),熊恤(《洞天奥旨》)。出处《本经》来源为熊科动物黑熊或棕熊的脂肪油。以秋末冬初猎取者脂肪最为肥满。取出脂肪,熬炼去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