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渴
渴之俗称。详渴条。
渴之俗称。详渴条。
病证名。见《备急千金要方》卷四。亦名带下赤候。指从阴道流出淡红似血非血的粘液,淋沥连绵不断,称为赤带。多因忧思积伤心脾,肝郁火炽,灼伤冲任带脉所致。治宜扶脾气、清肝火。方用清肝止淋汤(《傅青主女科》:
见《湖南药物志》。为地白草之别名,详该条。
①《说文》:俗称疮痕曰瘢。②病名。如汗斑、雀斑等称瘢。
①指手掌,从手指至腕部。《灵枢·经脉》:“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②指上臂。《灵枢·经别》:“手阳明之正,从手循膺乳,别于肩髃……。”
(yù郁)血液郁积。《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
【介绍】:元代医生。衢州(今浙江衢县)人。精通方脉,常施药助人。
指虚损由下部脏腑发展到上部脏腑的病机。参见上损及下条。
【介绍】:明代医家。字本初。婺源桃溪(今属江西)人。少业儒,后攻医,治病常有良效,病人日盈门,对贫穷人多所施舍,不计酬报,行医三十余年,家无何积蓄,人皆称道之。撰有《方脉纂要》一书。
见流注指要赋条。
见《广东中草药》。为自扣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