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高淑濂《胎产方案》。多因产后气血更虚,风寒湿邪乘虚入胆,郁而化热,蕴蒸胆汁,泛溢肌肤,皮肤色黄,甚者目黄,尿黄如茶汁者,治宜加减阴疸汤(人参、柴胡、白芍、甘草、干姜、半夏、党参)。阳亏者加桂附
养生学著作。1卷。清·汪昂撰。撰年未详。本书记述导引、气功、摄养等防病健身的方法和对一些常见疾病的预防,以及饮食起居等方面应予注意的问题。
【生卒】:十九世纪【介绍】:清代医家兼官吏。字含芳,又字芳亭,别号杏林子。原籍安徽婺源(今属江西),初为郡库生,官至通判等职,曾居住于广州。撰有《保赤存真》。另有《梦塘三书》、《麻痘合参》等书,未见刊
病证名。《银海精微》:“五脏虚劳,风热冲入肝膈,上胞,阳明经毒壅,血气凝滞,故生赤膜下垂,谓之垂帘翳。”详赤膜下垂条。
病证名。古代亦称黄瘅。主要表现为目黄、皮肤黄、小便黄。《素问·平人气象论》:“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者曰黄疸。”《灵枢·论疾诊尺篇》:“身痛而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黄疸也。”《伤寒论》和《金
治则。出《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寒证要用温热的方药治疗。寒证有表寒、里寒之别。治表寒证,宜用辛温解表的汗法,以发散风寒;治里寒证则用温中祛寒、回阳救逆等温法,以祛寒温里。
病证名。出《陈氏秘传》。指患肢伸长。髋关节前脱位证候之一。详胯骨出条。
见图经衍义本草条。
病证名。见清·崔秉铣《妇科宗主》。指阴挺脱出红肿溃破者。外用《妇科宗主》方:飞矾、铜绿、五味、雄黄、桃仁,共研细末炼蜜为丸,重五钱,以方内雄黄为衣,每周一丸纳阴中。
病证名。《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四:“目不痛不肿,但视物不明,谓之目瞑。肝藏血,候应于目,产则血虚,肝气不足,故目瞑也。”《金梦石产家要诀》:“经云,目者属肝,肝和则知黑白。又云,脱阴者,目盲血不荣也。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