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经效产宝》:“产后瘀血,与气相搏,名曰瘕。谓其痛而无定处,此因夙有风冷而成,轻则否涩,重则不通。”《校注妇人良方大全》卷二十:“前症(指产后血瘕)乃寒邪乘客,气血壅结,此因气病而血病也。常补养
构成面颅的骨块,包括上腭骨、颊车骨、颧骨、鼻骨、泪骨、甲介骨、口盖骨、鼻柱骨、舌骨等。详上腭及各骨条。
①指邪气亢盛的病证。《灵枢·刺节真邪》:“凡刺大邪,日以小,泄夺其有余。”②指风邪。风为阳邪,其性轻扬、漫散,故名。《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并治》:“大邪中表,小邪中里。”
【介绍】:五代时后蜀医家。撰有《广正集灵宝方》一百卷,已佚。
宋代医官职称。系翰林医官院之最高官职,共2人,掌管全院工作。参见翰林医官院条。
【介绍】:见罗知悌条。
出《药性论》。为黄连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腰俞,见该条。
出《灵枢·九针论》。镵针的前身,古时缝纫之针。《针灸甲乙经》称布针。
见清·汪嘉谟《胎产辑萃》。即打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