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卷八十八。即加减苏子桃仁汤,见该条。
病证名。癖疾之一。见《普济方》卷三百九十一。指食滞不化,积聚成癖,潜匿于右胁间者。其癖按之若无物,有时而痛,如觉有物,外症寒热如疟,多惊叫。宜以消食化癖为治。参见乳癖条。
阴分不足、津血亏损的证候。阴虚则生内热,每见低热、手足心热、午后潮热、消瘦、盗汗、口燥咽干、尿短赤,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无力等症。治以滋阴为主。若阴虚火旺者,须养阴清热。
见《南宁市药物志》。为露兜竻花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明代医生。字抱一。平湖(今浙江平湖)人。先学儒,以文学在当地闻名,精于治疗痘疹,对于贫苦人家,不避风雨前往诊视。
见《江苏药材志》。为亚麻之别名,详该条。
书名。3卷。清·阎纯玺撰。刊于1730年。分述胎前、临产、产后的多种病证。书中对产科各病的诊断和治疗,在参考前人方书的基础上,阐述了作者的心得。文字较通俗,对后世有一定的影响。1935年又有沈棪增订本
见《本草纲目》。即白矾,详该条。
《医学衷中参西录》方。朴硝120克,鲜莱菔(切片)2500克。水煎顿服。治大便燥结久不通,身体兼羸弱者;近代也用于蛔虫性肠梗阻,粘连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早期肠扭转及肠套迭,手术后肠麻痹等一般情况较
大便稀薄。《素问·气交变大论》:“病腹满溏泄。”《脉经》:“腹胀如水状,大便必黑,时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