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子肿

子肿

病名。见《医学入门》。俗称琉璃胎。指孕至五、六个月,胎体渐长,由于脾肾阳虚运化输布失职,以致水湿泛溢,流于四末。症见两足浮肿,遍及下肢,渐至周身,头面俱肿,小便短少。脾虚者,兼见倦怠无力,脘腹胀闷,治宜健脾行水,方用全生白术散肾虚者,兼见腰膝痰软,手足不温,治宜温阳化气行水,方用五苓散;若兼胸闷胁胀,上方可加陈皮

猜你喜欢

  • 痰呕

    病证名。又名痰饮呕吐。《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一:“病者素盛今瘦,肠中沥沥有声,食入即呕,食与饮并出,名曰痰呕。”详痰饮呕吐条。

  • 五治法之一,亦是八法之一。即和法。具有调和、和解、缓和等作用。对不适宜于汗、吐、下的病证,则采用和法。又如轻微的寒证或热证,用轻剂的温药或凉药和之,使其气血调顺则微邪自去,也属和法。和之不已,再用取法

  • 疮疡辨阴证

    见《外科正宗》卷一。指辨识疮疡之属阴证者。如疮疡起病较缓,疮形平塌散漫,不疼或隐痛,或抽疼,皮色不变,或紫暗或沉黑,不热或微热;难消、难溃、难敛;病程长,溃则脓水清稀,脉沉细而无力,为疮疡阴证。常伴全

  • 寒湿发黄

    病证名。见《证治汇补·黄病章》。属阴黄范畴。多由寒湿郁滞,脾阳不振,胆汁外溢所致。证见身目黄色晦暗,神疲畏寒,食欲减退,脘闷腹胀,大便不实,小便短少,舌淡苔腻,脉濡缓等。治宜温中化湿,用理中汤或茵陈术

  • 香顿·斯吉巴尔

    【介绍】:宋代藏医学家。出生于西藏雅隆地区。潜心钻研“八支”医理,著有《经释月光疏》等。

  • 陈省斋

    【介绍】:见陈梦雷条。

  • 水车藤

    见广州部队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为锡叶藤之别名,详该条。

  • 新刊京本活人心法

    见活人心法条。

  • 气郁血崩

    病证名。属血崩症型之一。多因暴怒伤肝,气乱血动,血失所藏,冲任失调,发为血崩。症见突然阴道下血量多,色紫红有块,烦躁易怒,胸胁不舒。治宜止血以治其标,方用固冲汤;待血量减少后,再以疏肝解郁,方用逍遥散

  • 痸疭

    即瘛疭。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详瘛疭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