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山西中草药》。为鹿衔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阳明病主要证候之一。《伤寒明理论·潮热》:“伤寒潮热,何以明之?若潮水之潮,其来不失其时也。一日一发,指时而发者,谓之潮热。”《伤寒全生集·潮热》:“潮热属阳明,旺申未,一日一发,日晡时作,如
病名。痰饮之一。因饮邪伏匿于体内,或留饮去而不尽,潜伏为患。《金匮要略·痰饮病脉证并治》:“膈上病痰,满喘,咳唾,发则寒热,背痛腰疼,目泣自出,其人振振身瞤剧,必有伏饮。”治宜化饮逐邪,扶正固本。方用
病证名。即干霍乱。《世医得效方》卷二:“心腹绞痛,冷汗出,胀闷欲绝,俗谓搅肠沙,今考之,此证乃名干霍乱。”参见痧、干霍乱条。
见《证治准绳·幼科》集八。即紫金丸第二方,见紫金丸条。
耳骨之一。即鎚骨。左右耳各一,在鼓室内腔上部,其形似鎚,故名。
经外奇穴名。见《中国针灸学》。位于足底,当第二、三趾骨间,与内庭穴相对处。主治足趾疼痛,小儿惊风,癫痫,胃痛等。直刺0.3~0.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为娑罗子之别名,详该条。
又称断针。指针刺时针体发生折断的现象。《针灸聚英》:“折针,本草云,医工针人而针折在肉中不出。”多由针身伤蚀,操作粗猛,体位变动或外力碰撞所致。针折后,患者应保持原体位,如断端尚在体外,可即拔出;如断
见《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技术资料选编·外科》。为罗锅底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