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寒气腹痛

寒气腹痛

病证名。指感受寒邪所致的腹痛。多见于阳气虚衰者。见《医方考·腹痛》。《症因脉治》卷四:“寒气腹痛之症,面黄唇白,手足多冷,恶寒不热,二便清利,腹中绵绵作痛,此寒气腹痛之症也。”《张氏医通·腹痛》:“绵绵而痛无增减,欲得热手按,及喜热饮食,脉沉迟者寒也。”治宜散寒,方用桂枝芍药汤、金匮建中汤、四逆汤理中汤等。参见腹痛、感寒腹痛寒冷腹痛条。

猜你喜欢

  • 赤凤髓

    气功著作。明·周履靖编集。全书三卷。系一部气功功法汇编著作,收录在《夷门广牍》丛书中。第一卷包括太上玉轴六字气诀,幻真先生服内元气诀,李真人长生一十六字妙诀,胎息秘要歌诀,却病延年六字法,五禽戏图,八

  • 大叶酢浆草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铜锤草之别名,详该条。

  • 内府

    指六腑。《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荥输治外经,合治内府。”

  • 胃怯汗

    出《证治准绳·杂病》。即胃虚汗。详该条。

  • 舌黄鹅口

    出《证治准绳·幼科》。即木舌。见该条。

  • 金子久医案

    书名。清·金有恒(子久)撰。约成书于1895年。治案分门别类予以编辑,其中以温病医案居多,记述分析较详。对重症、险症多连续记载其病情变化及治法,交待比较清楚。

  • 孙脉

    即孙络。《素问·调经论》:“风雨之伤人也,先客于皮肤,传入于孙脉,孙脉满,则传入于络脉,络脉满,则输于大经脉。”见孙络条。

  • 内托生肌散

    《医学衷中参西录》方。生黄芪120克,白芍药、甘草各60克,丹参、生乳香、生没药各45克,天花粉90克。为细末,每服9克,开水送下,日三次。治瘰疬疮疡溃破后,气血亏损,不能化脓生肌;或其疮数年不愈,外

  • 火黄

    三十六黄之一。《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火黄者,遍身如火色,两腑下有赤点子,状如粟米或如麦麸。其点子紫色多,黑色少者可治。黑色多,紫色少者难治。”《圣济总录》卷六十一:“病人先体热身赤,午后却凉,遍身

  • 脉溢

    病名。即毛窍出血。详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