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履岩本草》。为高良姜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窦杰条。
十水之一。《中藏经·论水肿脉证生死候》:“黄水者,其根起于脾,其状先从腹肿也。”参见十水条。
病证名。本证分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类,其中多数是由于在幼小时候因病丧失听觉,无从学习语言因而成聋哑。先天性者,幼小即两耳失聪,不能语言。《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发惊癎后,六七岁不能语言。”《丹溪心法》:
即伏暑。《时病论》卷五:“伏天所受之暑者,其邪盛,患于当时,其邪微,发于秋后,时贤谓秋时晚发,即伏暑之病也。……其脉必滞,其舌必腻,脘痞气塞,渴闷烦冤,每至午后则甚,入暮更剧,热至天明得汗,则诸恙稍缓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牡蒿之别名,详该条。
指阳维脉经气异常出现的病症。《难经·二十九难》:“阳维维于阳,阴维维于阴,阴阳不能相维,则怅然失志,溶溶不能自相持。阳维为病,苦寒热。”《脉经》卷二:“诊得阴维脉浮者,蹔起目眩,阳盛实,苦肩息,洒洒如
简称《金匮要略》。3卷。东汉·张机撰。约成书于三世纪初。作者原撰《伤寒杂病论》16卷,魏晋时经王叔和整理后,其古传本之一名《金匮玉函要略方》3卷。1065年北宋校正医书局根据当时所存的蠹简文字重予整理
病证名。即风寒咳嗽。《古今医鉴》卷四:“风寒嗽者,鼻塞,声重,恶风恶寒,或自汗,或无汗者是也。治当以发散行痰,用二陈汤加麻黄、桔梗、杏仁。”参见风寒咳嗽条。
证名。闭目曰瞑。少瞑是睡而少寐之意。《灵枢·大惑论》:“卫气之留于阳也久,故少瞑焉。”详见不寐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