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张志聪

张志聪

【生卒】:1610~1674?

【介绍】:

清代著名医家。字隐庵。浙江钱塘(今杭州市西)人。其先祖居河南,九代世医。张氏幼年丧父,学医于张卿子门下,复受名医卢之颐的影响。张氏业医数十年,在杭州胥山建侣山堂,聚同道及生徒数十人论医讲学,从学者甚众。撰有《素问集注》(1669年)、《侣山堂类辩》(1670年)、《灵枢集注》(1672年)、《伤寒论集注》(1683年)、《本草崇原》(1767年刻行),其中后二书由高世(士宗)最后辑补完成。张氏医理宗《内经》、《伤寒论》、《神农本草经》,强调以阴阳五运六气之理以论述伤寒、本草,注重药物之制化升降浮沉等。对前人如成无己李东垣等名医的某些论述,能提出批评,并认为《伤寒论》仅由王叔和编写序例,余皆仲景原文,因而不同意前人归咎于王叔和之论。张氏之学,对后世医家有相当影响,但其过份推崇《内经》、《伤寒论》、《神农本草经》,又反映出其有尊经思想。

猜你喜欢

  • 淫邪发梦

    《灵枢经》篇名。本篇主要说明淫邪干扰而发梦,故名。古人认为各种梦境的发生,与脏腑的功能、属性及虚实情况有关。由于邪气滋扰内脏,以致魂魄飞扬,睡眠不安,因而发生各种不同梦境;据此有助于辨别脏腑气的盛衰虚

  • 藏气

    即脏气。详该条。

  • 焗服

    即泡服。详该条。

  • 菊人医话

    书名。张菊人撰。本书汇集作者多年临床治案和经验论述,分温热病,风、劳、鼓、膈四大症,医案选案三部分。作者强调对古典医著原理则应着重领会其精神实质,在实践中创造性地灵活运用;用药治病必须因地、因时、因人

  • 肝乘脾

    指肝气盛而乘虚犯脾胃。《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腹满,谵语,寸口脉浮而紧,此肝乘脾也。”喻昌注:“其证腹满谵语,其脉寸口浮而紧,寸口即气口,脾胃脉之所主也,浮而且紧,即弦脉也,肝木过盛,所以

  • 水注

    九注之一。《诸病源候论·水注候》:“人肾虚受邪,不能通传水液故也。肾与膀胱合,俱主水,膀胱为津液之府,肾气下通于阴,若肾气平和,则能通传水液,若虚则不能通传,脾与胃合,俱主土,胃为水谷之海,脾候身之肌

  • 躯骨

    即躯干骨。包括脊骨、胸骨、肋骨等。

  • 热灸

    与冷灸相对而言,称利用各种热源进行灸治的方法为热灸,如艾灸、灯火灸等。

  • 张素

    【生卒】:十世纪【介绍】:北宋医家。曾任翰林医官。奉命与尚药奉御刘翰、翰林医官翟煦、吴复珪、王光祐、陈昭遇等共同修订本草,编成《开宝详定本草》(简称《开宝本草》)20卷。

  • 萍乡文氏所刻医书六种

    见六种新编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