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心病

心病

病名。指心脏的各种病证。有寒热虚实之分。心为火脏,主血脉,又主神明开窍于舌。心病多由病邪内侵,或痰迷心窍、水饮凌心,或气滞血疹,或心气心血不足所致。《素问·藏气法时论》:“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难经·十六难》:“假令得心脉,其外证面赤口干,喜笑;其内证脐上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烦心心痛掌中热而啘,有是者心也。”《脉经》卷六:“心病,其色赤,心痛短气,手掌烦热,或啼笑骂詈,悲思愁虑,面赤身热,其脉实大而数,此为可治。”《诸病源候论·心病候》:“心气不足,则胸腹大,胁下与腰背相引痛,惊悸恍惚,少颜色,舌本强,善忧悲,是为心气之虚也。”《太平圣惠方·心脏论》:“夫心虚则生寒,寒则阴气盛,阴盛则血脉虚少,而多恐畏,情绪不乐,心腹暴痛,时唾清涎,心膈胀满,好忘多惊,梦寐飞飏精神离散,其脉浮而虚者,是其候也。”又:“夫心实则生热,热则阳气盛阳盛卫气不行,荣气不通,遂令热毒稽留,心神烦乱,面赤身热,口舌生疮,咽燥头疼,喜笑,恐悸,手心热,满汗出,衄血,其脉洪实相搏者,是其候也。”《本草纲目·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心藏神君火包络相火,代君行令,主血,主言,主汗,主笑。本病:诸热瞀瘛惊惑,谵妄烦乱,啼笑骂詈,怔忡健忘自汗,诸痛痒疮疡。标病:肌热畏寒,战栗,舌不能言,面赤目黄手心烦热,胸胁满痛,引腰背肩胛肘臂。”《杂病源流犀烛·心病源流》:“心主血,血即精也。心气原自有余,特精伤失血,心便不足,故血甚则神明湛湛,血衰则志气昏蒙。凡火之有余,皆由血之不足,而血之不足又能使火益就衰也,然则心病之有余不足,讵得与运气司天之火淫、火郁,徒属乎火者同视战,亦惟握精以固其气,养阴以凝其神,以调剂其有余不足,使归于和而已。……以心为血脉之主,故其实其虚皆不见本脏而在血脉,其在血脉,必先于在经络者病之也。若胸腹腰胁时皆心与心包之所在,故先病于本经也,其虚而腹胸大,则缘脾胃不上纳气于心而然,虚而胁下与腰相引痛,又缘肝肾不上贡精于心而然,此其病非止于本经络,可由本经络而推者也。”治宜清心泻火清心开窍滋阴降火,或养心安神益气补血,以及活血化瘀等法。参见心病各条。

猜你喜欢

  • 柏叶

    出《金匮要略》。即侧柏叶,详该条。

  • 飞天蠄螃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又名龙骨风、山蠄、大贯众、树蕨。为桫椤科植物桫椤Cyathea spinulosa Wall.的茎干。分布贵州、四川、广东、广西、台湾等地。苦、涩,平。祛风利湿,清热止咳。治风

  • 达磨·曼仁巴·洛桑曲扎

    【介绍】:清初著名藏医学家。生活于十七世纪。与著名藏医学家德西·桑吉嘉措同时,曾任五世达赖的侍医。奉五世达赖之命,补充了《祖先口述》中的残缺部分。著有《医药训诫》、《金饰格言》、《药物性能独解》等多种

  • 上热下寒

    证名。指上部表现为热,下部表现为寒的病证。该证有两种不同性质的类型:①厥阴病证型之一。亦即寒热错杂表现之一。患者在同一时期内,上部表现为热性、下部表现为寒性的证候。如外感病误用攻下,引致大泻不止,津液

  • 奶栗

    病名。出《疡医大全》卷二十。即乳癖,见该条。

  • 脾疽

    病名。①九疸之一。见《诸病源候论·黄病诸候》。由饮食过度,醉酒劳伤,脾胃瘀热所致。证见身面发黄,溺赤而少,心惴惴若恐。治宜秦王散及栝蒌等药。②《辨证奇闻》谓脾疸由寒湿因扰,脾阳不振所致。症见身黄如秋葵

  • 本经续疏

    见本经疏证条。

  • 椒眼发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四。发背的一种。因多脓头状似椒目,故名。即竟体发。见该条。

  • 痛经

    病名。亦名经前腹痛、经行腹痛、月水来腹痛、经后腹痛等。指每在月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小腹及腰部疼痛,甚则剧痛难忍者,称为痛经。临床常见有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气血虚弱、肝肾亏损痛经等,详气滞痛经、血瘀

  • 牙龈出血

    即齿衄。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