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病名。指脐下有硬结肿块的一种疝病。《诸病源候论》卷二十:“腹中脐下有积聚,名曰胕疝也。”《医宗必读》卷八:“疝,足阳明筋病,内有脓血,即巢氏之胕疝,子和之血疝也。宜用桃仁、玄胡索、甘草、茯苓、白术、
运气著作,1卷。清·陆懋修(九芝)撰,刊于1866年。世人多谓运气之学义奥难晓,非图不明。故刘温舒《素问入式运气论奥》为29图,张介宾《类经》为48图。陆氏则认为图说愈多,卒业愈难,且有不宜于图而宜于
刺法术语。与“推而纳之”对举。《难经·七十八难》:“得气,……动而伸之,是谓泻。”意指针刺得气以后,将针转动向上抽引,这是针刺泻法操作要领。
见顾氏医镜条。
书名。清·程云来问,喻嘉言答(此即《尚论后篇·答问篇》)。1768年程氏提出有关伤寒发病、病理、临床辨证和治疗等多方面的疑问共16问,喻氏一一予以答辨。28年后,复由徐彬传录刊行,题名《伤寒抉疑》。
灸法术语。指用麦粒大小的艾柱施灸,故名。一般作直接灸用。《备急千金要方》:“哕,灸承浆七壮,炷如麦大。”
见《分类草药性》,为仙茅之别名,详该条。
子午流注开穴方法之一。又称纳子法。此法以地支为主按“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迎而夺之”,“随而济之”的原则择取穴位。十二经配十二地支,《针灸大全》有《十二经配地支歌》:“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
病证名。见《串雅内编》。小儿舌上起白泡一粒,名舌笋,因妨碍吮乳,故令啼哭不止。宜以鲜生地取汁,涂患处。
病证名。又名暑产。杨子建《十产论》:“热产者,言盛暑之月,产妇当温凉得宜。热甚,产母则头疼,面赤昏晕。若产室人众,热气蒸逼,亦致前患,名曰血晕。若夏月风凉阴雨,亦当谨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