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囟之别称。出《奇效良方》。婴幼儿元气充实者则脑后顶门坚实而矫健。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二十。指上腹部剧烈疼痛,按之坚硬如石的病症。多见于外科急腹症及一部分内科急症。
见《中药材手册》。为菟丝子之别名,详该条。
见《闽南民间草药》。为冰糖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浙江中药手册》。为鬼箭羽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医学纲目》卷二十一。又名食劳黄、黄胖。多因脾虚宿有食积,劳伤过度,湿热虫积所致。症见肤色萎黄,面浮足肿,口淡口苦,脚痠,气急,腹胀泄泻,脉虚弦等。治宜培脾益血,清化湿热。方用大温中丸、小温
出《素问·痿论》。①病理名。痿蹙的病机之一。《素问·痿论》:“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②病名。指阳痿。如《临证指南医案·阳痿》华岫云按:“更有湿热为患者,宗筋必弛纵而不坚举。”
见《药材资料汇编》。为蜣螂之别名,详该条。
经脉名,《素问·刺腰痛论》:“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俛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伤腰,衡络绝,恶血归之。”历代解释有二:①马莳认为衡络是指“太阳之外络,自腰中横入髀外后廉,而下合于腘中”的足太阳膀胱经支
【介绍】:唐代僧医。经皇甫镈、李道古荐于宪宗朝,为待诏翰林。穆宗时(821~824)因“医方不精,药术皆妄”被杖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