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圣济总录》卷四十二方。黄芪三分,炮附子、人参、槟榔、白术、百合、炒酸枣仁、茯苓(去皮)、麦门冬(汤浸去心)、肉桂各半两。为末,分为十帖,每帖加生姜五片,水煎,空腹服,日二次。治肝虚胆寒,夜间少睡,
尿道外口。
即耳廓。详该条。
证名。指腿部肌肉、筋脉或关节间作痛。《张氏医通·腿痛》:“腿痛亦属六经。……痛有血虚、血寒、寒湿、风湿、湿热流注、阴虚阳虚、肾虚风袭之殊。”因寒者,症见腿痛轻甚,或麻,或肿,恶寒喜暖,宜温散为主,方用
病名。系患瘟疫而喉间色紫者。《喉科种福》卷三:“满喉皆黑皰,色淡黑,舌苔黑有刺,二便不通,余意此亦瘟疫喉也,拟以龙胆泻肝汤合青黛消斑饮治之。”
病名。《萧山竹林寺妇科秘方考》:“胎前二乳肿痛,身发寒热,名乳吹。”即妊娠乳肿。详该条。
见傅青主女科条。
见《药品化义》。即延胡索,详该条。
①骨名。指胸骨。详该条。②泛指胸部。《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甘疽……生于膺上,即胸膛两旁肉高处。”
①指脏部、上部、下部三部。《灵枢·百病始生》:“三部之气各不同,或起于阴,或起于阳,请言其方,喜怒不节则伤脏,脏伤则病起于阴也,清湿袭虚则病起于下,风雨袭虚则病起于上,是为三部。”②身体上、中、下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