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晕灸

晕灸

灸法术语。指病人在灸治过程中发生晕厥现象。多因体质虚弱,情绪紧张,或艾炷过大,壮数太多,火力过猛所引起。清·吴亦鼎神灸经纶》:“着火有眩晕者,神气虚也,仍以冷物压灸处,其晕自甦。”临床表现与处理方法参晕针条。

猜你喜欢

  • 吴东旸

    【介绍】:见吴达条。

  • 棘刺

    出《名医别录》。即棘针,详该条。

  • 阴风障

    病证名。“此症世呼鸡盲,一名雀目。本科曰阴风障,至晚不见,晓则复明”(清·郑学礼《目科正宗》卷六)。详雀目条。

  • 外荣

    指五脏精气充足,面部则见光泽明润的正色。《素问·五脏生成篇》:“生于心,如以缟裹朱;生于肺,如以缟裹红……此五脏所生之外荣也。”

  • 本事方释义

    10卷。旧题清·叶桂释义。撰于1745年。作者注释《本事方》的重点是该书所记载的药物配伍、药性和归经等内容。原系稿本,1814年由叶氏曾孙叶澹安校勘原文后予以刊行。

  • 范九思

    【介绍】:宋代医生。精通医药及针术,善治危重病人。民间曾传他治愈一例喉蛾的验案。

  • 南竹子

    见《广西中药志》。为南天竹子之简称,详该条。

  • 额汗

    证名。指头额局部多汗。《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称为额上汗出。分虚实二证,实证湿热者居多,虚证多为亡阳虚脱之候。《类证治裁·汗症》:“胃热上蒸,额汗发黄,小水不利者,五苓散加茵陈,甚则茵陈蒿汤利之。”

  • 古苍防汤

    见《医学入门》卷六。苍术四钱,防风二钱(一方加麻黄一钱)。加生姜七片,水煎服。治挟风泻痢,脉弦,头微痛者。

  • 胸中痞鞭

    鞭为硬之古体字,即胸中痞硬,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