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曲疽

曲疽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六。即筋疽。见该条②。

猜你喜欢

  • 太阳为开

    经脉生理特点。出《灵枢·根结》。太阳主三阳之表,处于最外围,故为开。

  • 温肝散寒

    温阳法之一。治疗阳气不足,肝为寒邪所中或寒滞肝脉,出现手足逆冷,干呕吐冷涎,寒疝绕脐痛或下腹胀痛,牵引睾丸坠痛,脉沉弦紧诸症。常用方如吴茱萸汤、大乌头煎等。

  • 阳盛阴虚脉

    脉象。重按沉取,细而小,轻按反见实大。《难经·六难》:“沉之损小,浮之实大,故曰阳盛阴虚。”

  • 中医喉科学讲义

    书名。中医试用教材之一。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总论部分,分述咽喉的生理及其与经络的关系,咽喉病的原因,诊断概要,治疗概要等内容;下篇各论部分,分门列述喉痹、喉痈、乳蛾、喉风、疫喉等多种病证;并介绍口、

  • ①惊风八候之一。详该条。②即惊风。《幼幼集成》以急惊、慢惊、慢脾三证,易为误搐、类搐、非搐。误搐:“盖小儿伤寒最多,由医者治不如法,抑遏其邪,莫能外解,因而壮热不退,遂变为痉,则有搐搦反张之候,与《内

  • 失营

    ①病名。见《张氏医通·杂门》。详脱营失精条。②见失荣条。

  • 蛔虫病

    病证名。蛔虫又名蚘、长虫、蚘虫。状如蚯蚓,寄生在小肠内。静止时无自觉症状。在初期或有发热、咳嗽。肠蛔虫病时,可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胃部不适,流涎,腹痛,易激怒,梦惊,夜间磨牙,鼻痒,偶有惊厥等症。蛔

  • 香头草

    见《广州植物志》。为莎草之别名。详该条。

  • 五脏六腑之海

    ①指足阳明胃经。《素问·痿论》:“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②指胃。《灵枢·五味》:“胃者,五脏六腑之海也;水谷皆入于胃,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③指冲脉。《灵枢·逆顺肥瘦》:“夫冲脉者,五脏六腑之海也,

  • 泄可去闭

    用泄泻之药,去除闭阻之证。如肺实证而咳嗽气急痰多,用葶苈大枣泻肺汤,泻其闭阻于肺的痰热。又如因气郁而引起便秘、噫气、胸胁胀满,甚或腹中胀痛,用四磨汤以降泄通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