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气痞

气痞

病证名。①指表邪误下入里,无形之邪结于心下,按之柔和不痛的痞症。《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按之自濡,但气痞耳。”②指气膈。多因忧思郁结所致。《医方考·痞门》:“忧气郁结,腹皮里微痛,心下痞满,不思饮食,……即六朝之医所谓气膈也,今人谓之气痞耳。经曰:脾主行气三阴,三阴之脉皆行腹里,今忧气郁结,营卫之行涩,故令腹皮里微痛。心下痞满者,升降之道乖也;不思饮食者,忧气伤脾也。”初起可理气和营,解郁消痞,用木香化滞汤等;倘日久虚中挟实,兼见肢体懒倦,则宜健脾行滞,用枳实消痞丸等。参痞条。

猜你喜欢

  • 三十五号家人方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当归枳壳汤,见该条。

  • 沮弛(jǔchí 咀迟)

    沮,败坏;弛,松弛。《素问·生气通天论》:“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

  • 医学传心录

    综合性医书。不分卷,清代道光年间作品,原封面题有“上海刘一仁”五字,或谓此书可能出于刘氏手笔。全书内容包括学医的方法、诊脉、用药,某些常用方剂的加减法,并简要地分析多种内科杂病和一些妇产科病证的病因及

  • 胡桃夹

    见《现代实用中药》。为分心木之别名,详该条。

  • 经乍来乍多

    病名。指经血忽来而月经量甚多。秦景明《女科医宗大成》:“此因阳气乘阴,血热流散,以致经血乍来乍多。而在月前者,治用三黄汤(熟地、黄芩、黄芪、茯苓、当归、蒲黄、人参、甘草)。”

  • 鲜白头

    见《江苏药材志》。为绵枣儿之别名,详该条。

  • 四诊合参

    辨证过程中,必须把望、闻、问、切四诊所得的材料进行全面的分析综合,才能确切地判断疾病的病机所在、寒热虚实、标本缓急,正确地指导治疗。要防止片面夸大某一诊法的作用,以一诊代替四诊。

  • 青桃丸

    《疡医大全》卷三十五方。油核桃、猪板油各三钱,白薇二钱,轻粉、防风、苏叶各一钱。捣丸,弹子大,擦患处。治疥疮。

  • 刘河间医学六书

    丛书名。金·刘完素等撰。明·吴勉学等编校。刊于1601年。包括刘完素所撰《黄帝素问宣明论方》、《素问玄机原病式》、《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伤寒直格》、《伤寒标本心法类萃》及元·马宗素撰《伤寒医鉴》。

  • 董氏斑疹方论

    见董氏小儿斑疹备急方论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