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

病名。也称淋病或淋证。指小便涩痛,滴沥不尽,常伴见溲行急迫、短数者。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医学入门·淋》:“淋,小便涩痛,欲去不去,不去又来,滴滴不断。”多因湿热结聚,流注膀胱,或中气下陷,肾虚气化无力而成。治疗热者宜清,涩者宜利,陷者宜升,虚者宜补。实证常用八正散、五苓散、草薢分清饮等方;虚证常用补中益气汤、知柏地黄汤、金匮肾气丸等方。淋症古有五淋、八淋之说,有寒热虚实之分。根据病因症情特点而有石淋、膏淋、气淋、血淋、劳淋、痰淋、暑淋等名称。并有暴淋、卒淋、顽淋不痛、肝热淋滞、精髓枯淋等。淋证伴尿出混浊者,称作淋浊。详各条。本证可见于泌尿系感染、结核、结石、肿瘤,以及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乳糜尿等疾患。

猜你喜欢

  • 眼弦

    眼的部位名。见《银海精微》。又名胞沿、胞弦、眼楞、眼棂、眼棱、眼沿、目唇、睑唇、睥沿。即今称睑缘。为上下眼睑的游离缘,生有排列整齐的睫毛,近内眦处上下眼弦各有一泪小管的开口。眼弦与眼睑共起保护眼珠的作

  • 妊娠大便不通

    病证名。亦名胎前大便不通、妊娠大便秘不通。指妊娠期间出现大便秘结不通或欲便而艰涩不行。多由脾肺气虚、胃肠气滞、血虚津亏、大肠燥热所致。脾肺气虚则运化传导糟粕无力。症见大便艰难、虚坐努责、汗出神疲、纳差

  • 两阴交尽

    指“厥阴”的涵义及其阴尽阳生的特点。《素问·至真要大论》:“厥阴何也?岐伯曰:两阴交尽也。”“两阴”指太阴、少阴,厥阴在太阴、少阴之后,太、少二阴交尽,阴气已极,阳气得生,故称厥阴。《素问直解》:“由

  • ①额部。《类经》卷六:“额上曰颜。”“颜为额角,即天庭也。”②泛指脸面部。

  • 蛔虫

    九虫之一。又称心虫。《内经》称蛟蛕;《金匮要略》称蚘虫;《诸病源候论》又称长虫。蛔虫寄生人体中,称蛔虫病。多因脾胃虚弱,杂食生冷甘肥油腻,或不洁瓜果蔬菜所致。症见腹痛,痛有休止;亦可痛处有肿块聚起,上

  • 铺地凉伞

    见《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为紫金牛之别名,详该条。

  • 中痞

    证名。指中焦闭塞不通所致的痞症。《华氏中藏经·辨三痞证并方第四十六》:“中痞者,肠满,四肢倦,行立艰难,食已呕吐,冒昧,减食或渴者是也。”宜用大黄、槟榔、木香等药。参见痞有关条。

  • 邻近选穴法

    指在病变部位附近选穴治疗的方支。或称近取法。如头部病取攒竹、天柱;口颊病取翳风、天容;眼病取上星、目窗等。

  • 烂喉痹

    病名。见《喉科秘旨》卷上。系指患喉痹而咽喉溃烂者。多由肝胃热毒蕴积,复感时邪而发。症见咽喉肿痛甚剧,腐溃白斑,形如花瓣,疼痛难咽,甚或目睛上泛,六脉洪大。治宜疏风解毒、凉血消肿。用银翘散、普济消毒饮等

  • 假牛柑

    见《广西中草药》。为山扁豆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