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溃疡去腐法

溃疡去腐法

外治法之一。见《医宗金鉴》卷六十二。即用以除去各类痈疽疮疡溃后之腐肉脓毒的方法。临证若病程长,溃疡面积大,腐肉多,则应手术切除,若面积小,可外用提脓去腐药,如五五丹直撒在溃疡面上,或掺于膏药、油膏上贴之。若为窦道、漏管,可粘附于药线上插入,直至腐去为止。面部慎用或不用

猜你喜欢

  • 腰以下肿

    水肿证型之一。《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下肿,病邪在里在下,可用利小便的方法,使潴留于下部的水以小便的形式排出。《金匮要略》用防己茯苓汤、蒲灰散等方;《医方考

  • 出《串雅内编》。走方医把药性上行的叫做顶。顶药多吐。例如皂矾顶,治风痰上涌而昏倒,用皂荚末、生矾末、腻粉作散剂,水调一钱服下即吐。(腻粉有二种:一为汞粉,一为铅粉,均有毒,宜慎用)

  • 陈柑皮

    见清·赵其光《本草求原》。即柑皮,详该条。

  • 荣穴

    五输穴之一。出《灵枢·九针十二原》。十二经各有一个荥穴,即鱼际(肺)、二间(大肠)、内庭(胃)、大都(脾)、少府(心)、前谷(小肠)、足通谷(膀胱)、然谷(肾)、劳宫(心包)、液门(三焦)、侠溪(胆)

  • 重古三何医案

    书名。3卷。清·何元长、何书田、何鸿舫撰,陆锦燧等选。刊于1918年。陆氏选录清代江苏青浦何姓三世医案。其中以何书田医案叙述病源、病状较为详尽,治法切于实用。

  • 阳跷脉

    奇经八脉之一。出《灵枢·寒热病》。其循行路线,据《难经·二十八难》载:“阳跷脉者,起于跟中,循外踝上行,入风池。”本脉自足跟外侧的申脉穴起始,经外踝上行腓骨后缘,沿股部外侧,经髋、胁,至肩膊外侧,沿颈

  • 陈昭遇

    【生卒】:十世纪【介绍】:北宋医家。南海(今广东南海)人。世代名医,精究医术,治病多验。开宝初被荐为医官。933年(开宝六年)与尚药奉御刘翰、道士马志、医官翟煦、吴复珪等详校本草,编成《开宝新详定本草

  • 吕晚村

    【介绍】:见吕留良条。

  • 上棱骨

    解剖名。见《伤科汇纂》。髃骨的别称。

  • 身交

    经外奇穴名。《千金要方》:“妇人胞落颓,……又灸身交五十壮,三报,在脐下横纹中。”近代《中国针灸学》等定位在腹正中线,脐下0.3寸处。《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则谓在脐下3寸。主治便秘,尿闭,遗尿,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