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阳跷脉经气异常出现的病症。《素问·缪刺论》:“邪客于足阳跷之脉,令人目痛从内眦始。”《难经·二十九难》:“阳跷为病,阴缓而阳急。”《杂病源流犀烛·阳跷阴跷脉病源流》:“至其为病,阳跷则阴缓而阳急。阳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铁苋之别名,详该条。
药物学著作。2卷。清·张德裕撰。刊于1828年。本书以药性分类,计甘温、甘凉、发散、气品、血品、苦凉、苦温、苦寒、辛热、毒攻、固涩、杂列共12类,361种药物。叙述简要,有一定参考价值。
证名。出《素问·玉机真藏论》。指脾气衰败而见肩、臂、股、胫等处骨节显露,肌肉瘦削如脱之症。本证可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后期及恶液质等疾患。
见《广西中药志》。为南天竹子之简称,详该条。
【介绍】:唐代医生。撰有《南行方》3卷,已佚。
即痘疮。详该条。
即疏肝。详该条。
见《生草药性备要》。为木蓝之别名,详该条。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防风散痧汤,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