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温病热象炽盛。《灵枢·经脉》:“温淫汗出。”张介宾注:“温气淫泆(通溢)则汗出”(见《类经》卷十四)。
五蒸之一。见《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又为二十三蒸之一。参见五蒸、二十三蒸条。
证名。指身体出现连贯成串的结块。多因肝失调达,气血凝聚所致。《杂病源流犀烛·筋骨皮肉毛发病源流》:“肝之经脉不调,气血失节,往往有筋结之患,不论骸体间,累累然若胡桃块状是也。”
运气术语。天干与地支配合后,推演运和气的流转,便能确立每岁的气候变化,故名。《素问·六微旨大论》:“天气始于甲,地气始于子。子甲相合,命曰岁立。”
《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三方。①薏苡仁、桔梗、麦门冬各三两,败酱草、牡丹皮、甘草、生姜、茯苓各二两,丹参、芍药各四两,生地黄五两。为粗末,水煎,分三次服。治肠痈。②薏苡仁一升,牡丹皮、桃仁各三两,冬瓜仁
解剖名。又名泪窍。《银海精微》:“大眦有窍,名为泪堂。”指上下眼弦鼻侧端之小孔窍,今称泪点,为泪液排泄通道之起点。即泪小管的开口。
脏腑相合之一。肺为脏,属阴;大肠为腑,属阳。其经脉互相络属,互为表里。《灵枢·本输》:“肺合大肠,大肠者,传道之腑。”肺气肃降下行,能促进大肠传导糟粕;大肠传导通畅,肺气才能清肃通利。在治疗方面,通大
病名。又称伏气温病。《伤寒论·平脉法》:“师曰:伏气之病,以意候之,……假令旧有伏气,当须脉之。”成无己注:“冬时感寒,伏藏于经中,不即发者,谓之伏气。”(见《注解伤寒论》)伏气之说源出《内经》。如《
见司牧安骥集条。
方书名。分上、下二册。吴克潜编。本书刊于1936年。书中收集古今医方约一万余首,按照方剂笔划排列,每方介绍方名、出处、主治、功效、药物及用量、炮制、服法等项。为方剂学的工具参考书。但书中对不少方剂的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