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生草药性备要》。为丢了棒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出《婴童百问》。即小儿阴囊肿痛。多属肝肾气虚,及坐卧寒湿之地,冷气凝滞,或啼叫怒气,闭击于下,结聚不散而成;亦有因肝经湿热下注阴器所致者。寒气凝滞的表现为阴囊清冷;湿热下注的表现为红肿痛甚。前
见《圣济总录》卷六十五。详久咳条。
见《陕西中草药》。为九牛造之别名,详该条。
治则。出《素问·三部九候论》。凡属实证可用泻法祛邪。如燥屎、水饮、食滞、停痰、瘀血等症,用泻下、逐水、消导、割痰、祛瘀等法,包括针刺治疗的泻法。
见《东北药用植物志》。为豨莶草之别名,详该条。
通导大便的方法。与导便同义。是把液体药物灌入肠中,或把润滑性的锭剂塞入肛门内,以通下大便。如蜜煎导法、猪胆汁导法等。
即膀胱。《素问·汤液醪醴论》:“开鬼门,洁净府。”详膀胱条。
太医署教师职称。负责掌管针灸科专业的教授和考核。官阶从八品上。参见太医署条。
①病名。即恶阻。《证治要诀》:“胎前恶阻,俗谓之病儿。”②儿童患病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