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素问·气交变大论》。症见口腔之唇颊等处粘膜,出现圆形或椭圆形淡黄色或灰白色之小点,单个或多个不等,周围红晕,表面凹陷,局部灼痛,反复发作,饮食吞咽有碍。《医贯》卷五:“口疮上焦实热,中焦虚寒
【介绍】:清末医家。字应文。歙县(今属安徽)人。为当地喉科名医郑宏绩之孙,亦通医学,撰有《灵素汤液溯源》一书,未见刊行。
脉诊上用以推断疾病预后依据之一。《素问·平人气象论》指出平人之常气禀于胃,五脏四时之脉,皆以胃气为本,“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有胃气的脉,在平脉指不浮不沉,不急不徐,从容和缓,节律一致。在病脉
是蚝的异体字。参见蚝壳条。
病名。①即疟疾。出《素问·疟论》等篇。①疟疾的通称。《圣济总录·疟病门》:“痎疟者,以疟发该时,或日作,或间日乃作也。……寒温瘅疟,动皆该时,故《内经》统谓之痎疟。”②指间日疟。《说文解字》:“痎,二
书名。1卷。清·丁雄飞撰,刊于1695年。丁氏总结诊治疾病,不外乎地、时、望、闻、问、切、论、订(即审风土、按时令、望形色、闻声音、问情状、切脉理、论治法、订药物)八事,遂作图式,辑入《檀几丛书·二集
五度之一。出《灵枢·脉度》等篇。①测度经脉长短的度数。《灵枢·脉度》讨论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脉和蹻、任、督脉等的长度。《灵枢·骨度》:“先度其骨节之大小、广狭、长短,而脉度定矣。”②脉诊上辨别脉象的大小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二。即眉心疔。见该条。
宋代医官职称。隶属翰林医官院,始置于政和年间,官阶从六品,系以原军器库使之官职改称者。参见翰林医官院条。
病名,即杨梅疮。《幼幼集成》卷四:“小儿患此者,实由父母胎毒传染而致,然非寻常胎毒可比。……小儿梅疮,最为恶候,倘发于一二月间,或半周之内,最难救治,以其毒禀先天,来路既远,方药难及,即日服数匙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