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在上焦,适宜在饭后服药。一般认为除补养药、驱虫药外,大都可在饭后服。《神农本草经》:“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后服药。”
【介绍】:唐代医生。撰有《五脏镜源》4卷、《病源手镜》1卷,均佚。
出清·赵楷《百草镜》。为白接骨之别名,详该条。
即心阳虚。详该条。
见《陕西中草药》。为刺楸树皮之简称,详该条。
同客气。详该条。
病名。出《洞天奥旨》卷九。即阴包毒。见该条。
【介绍】:隋代外科医家。撰有《疗痈疽诸疮方》二卷。
见《药材学》。为儿茶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指表热、里寒症状同时存在。见《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多因本体虚寒,外感温邪所致。详见表热证、里寒证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