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证治准绳·杂病》。指目珠偏斜一侧而不能转动者。“神珠将反者,谓目珠不正,虽欲转而不能转,乃风热攻脑,筋络牵急,弔偏神珠,是以不能运转”(《张氏医通》卷八)。相当于今之麻痹性斜视,参见目偏视
书名。2卷。清·徐大椿撰于1727年。徐氏注释《难经》以《内经》理论为本,对照《内经》、《难经》二书有关内容,阐发义理及其学术渊源,颇有参考价值。但作者提出“《难经》之必不可违乎《内经》”的观点是错误
病证名。指小儿大病瘥后因劳倦而复发,见《婴童百问》。如劳复而寒热往来,胸胁满痛,呕吐烦渴者,宜小柴胡汤和解表里。
病证名。多因久居阴湿之地,或经期涉水感寒,寒湿之邪与血搏结,冲任胞脉阻闭所致。症见经闭不行,小腹冷痛,形寒肢冷,白带量多。偏寒者,多见带下清稀如水,治宜温经散寒,活血通经,方用温经汤;偏湿者,多兼腹胀
证名。指足软弱无力。《医学入门》卷五:“脚软,筋痛者,大补阴丸,去地黄,加白芍、知母、甘草,倍牛膝。”《古今医案按·痿》:“两脚软弱无力,不能起者,……淫热成痿,正合东垣清燥汤例,但药力差缓,难图速效
出《婴童百问》。即百晬内嗽。详该条。
书名。4卷。旧题清·高文晋辑。刊于1834年。此书内容绝大部分(包括文、图)均系抄录《疮疡经验全书》,仅作了部分次序的调整。
病名。出《妇人良方大全》卷一。亦名不月、月闭、不月水、月水不来、月经不通、血闭、月事不来、月事不通、月不通、月使不来、月水不通、月经不行、经水不行、经水不通、经闭不利、经脉不行、经脉不通、经候不行、歇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幼科》。小儿伤食而发的丹毒。因其脾胃之气未充,乳食过度,不能运化,蕴积化热,达于肌表,复感风热邪毒,故成此症。症见发热口渴,烦躁多啼,身多红晕,皮肤灼热,不思饮食;食积甚者,可见
推拿穴位名。出陈氏《小儿按摩经》。位于两乳之间的心窝部,用治惊风。《针灸大成》卷十:“慢惊……两太阳、心演用潮粉热油拭之。”